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特斯拉與其競爭對手對傳感器選擇存在顯著分歧。Rivian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詹姆斯·菲爾賓近日公開表示,特斯拉拒絕使用激光雷達的立場與工程實踐及市場趨勢存在矛盾。他指出,隨著激光雷達成本持續下降,這種傳感器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的價值正日益凸顯。
菲爾賓在自動駕駛技術研討會上分析稱,特斯拉堅持純視覺方案的技術路線存在局限性。他承認特斯拉在機器學習領域的先發優勢推動了行業進步,但認為這種單一技術路徑的利弊需要重新評估。"從工程角度看,完全排斥激光雷達等多元傳感器的做法缺乏合理性。"他強調,現代自動駕駛系統需要融合多種傳感器數據以提高安全性。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長期以來對激光雷達持批判態度。2019年他曾公開表示,在車輛上安裝激光雷達是"愚蠢的"行為,認為這種設備既昂貴又冗余。馬斯克堅持認為,只要突破計算機視覺技術瓶頸,激光雷達就會失去存在價值。今年3月,他再次通過社交媒體重申這一觀點,引用人類駕駛不需要發射激光的例子來支持純視覺方案。
行業數據顯示,近年來激光雷達價格已大幅下降,部分型號成本較五年前降低超過70%。這種技術成本的變化正在改變自動駕駛開發者的技術路線選擇。菲爾賓透露,Rivian在開發L3級自動駕駛系統時,采用了包含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認為這種架構能提供更可靠的環境感知能力。
技術專家指出,純視覺方案與激光雷達方案各有優劣。攝像頭系統在物體分類和語義理解方面表現突出,但容易受光照條件影響;激光雷達則能提供精確的三維空間信息,但在惡劣天氣下的性能會下降。目前主流自動駕駛企業大多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方案,通過數據互補提升系統魯棒性。
截至目前,特斯拉尚未對Rivian高管的評論作出正式回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技術路線之爭反映了自動駕駛行業在感知層面對不同技術路徑的探索。隨著技術發展和成本變化,未來傳感器配置方案可能繼續演變,但安全性和可靠性始終是技術選擇的核心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