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九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徐工憑借全系列新能源裝載機成功入選,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至此,徐工已累計獲得8項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或企業稱號,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這一榮譽的背后,是徐工在新能源裝載機領域多年的深耕與突破。從2010年推出全球首臺液化天然氣裝載機,到2019年首臺純電動裝載機XC958-EV下線,再到2023年首臺氫能電動裝載機XC968-FCEV投入運營,徐工不斷刷新行業技術高度。2024年,全球最大噸位純電動裝載機XC9108-EV交付使用,同年11月,全球同級別負載能力最強的混合動力裝載機XC9260亮相國際工程機械展。2025年,徐工再次發布XC9150-EV,持續引領全球純電動裝載機噸位新紀錄。
在技術布局上,徐工已形成多元化發展路徑,涵蓋純電動、油電混動、氫燃料電池及甲醇發動機等多種技術路線,產品覆蓋0.5至35噸全噸位段。通過“三電機”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徐工實現了新能源產品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為行業樹立了技術標桿。
走進徐工的綠色化、數字化裝載機械制造基地,一座“零碳超級工廠”的畫卷徐徐展開。這里擁有行業最高的智能化率,屋頂光伏年發電量超1500萬度,AI技術賦能質量管控,訂單交付周期縮短40%。作為技術創新的“策源地”,該基地攻克了數百項關鍵零部件技術難題,并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云-網-車”協同的礦山無人駕駛方案,推動機械設備實現“云端對話”。
更令人矚目的是,徐工深度參與了全部13項電動工程機械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以“鏈主”企業的責任擔當,填補了國家標準體系的空白,為中國制造注入綠色動能。目前,徐工的新能源裝載機已廣泛應用于全球多個場景:在華東的混凝土攪拌站,無人新能源裝載機實現厘米級精準作業;在巴西的露天礦山,XC9系列6噸級產品每年減少約15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種植7000棵樹,設備綜合使用成本降低30%;在歐洲港口,純電動裝載機設備群接入云管理平臺,實現智能化運維。這些應用案例不僅改變了傳統工程機械高耗能、高排放的形象,更為全球客戶提供了經濟、環保、高效的新選擇,重新定義了未來工程建設的綠色智能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