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樂聚機器人近日完成近15億元Pre-IPO輪融資,由深投控資本、深圳龍華資本等15家機構聯合投資。據投中信息統計,這筆融資創下2025年人形機器人領域單筆融資規模新高,標志著產業資本對這一賽道的持續加碼。
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業,憑借"小型先行、全尺寸跟進"的差異化戰略,在教育與工業領域實現雙線突破。其30-70公分教育機器人已進入全國近5000所院校,而面向工業場景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夸父"系列,今年1月完成第100臺交付,創下國內交付量紀錄。3月聯合中國移動、華為推出的5G-A遠程操控機器人,更在北汽越野車工廠實現底盤焊接的商業化應用。
創始人冷曉琨的創業軌跡頗具代表性。這位1992年出生的山東濰坊人,中學時期即獲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獎項,后保送至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2016年,他帶領9名哈工大同學南下深圳,直面行業核心痛點——實驗室原型機造價超百萬難以量產,玩具級產品功能單一,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通過優先開發小型機器人回籠資金,再攻關全尺寸技術的策略,團隊在獲得松禾資本1000萬元天使投資后,僅用1個月就完成首代產品"Aelos"的量產。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2018年啟動全尺寸機器人研發時,全球產業鏈不成熟導致首臺原型機成本超300萬元。團隊轉而攻克核心零部件自主化,通過投資泉智博、立聚動力等企業掌控關節部件與電機技術,聯合東方精工打造量產線。2023年搭載開源鴻蒙系統的"夸父"機器人問世,實現跳躍與多地形行走能力,其應用的Model-Based與RL融合算法,使地形適應誤差率降至3.2%。
當前人形機器人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GGII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銷量突破4000臺,預計全年達7300臺,但全球1.24萬臺的預測銷量(Frost & Sullivan)仍遠未滿足需求。頭部企業CR3達79.63%,其中宇樹科技以51.72%的市占率領跑,優必選、智元創新分列二三位。樂聚憑借11.06%的份額躋身前三,其獨特優勢在于同時覆蓋教育(穩定現金流)與工業(未來賽道)兩大場景。
技術演進正推動行業變革。5G-A技術突破操作邊界,樂聚與通信巨頭合作的遠程操控系統,已在汽車制造領域實現工程師異地操作。能源供給方面,固態電池技術成為新焦點,GGII預測2026年超30%中高端產品將采用該技術,續航時間提升至8-10小時。樂聚與寧德時代的合作,計劃將其應用于下一代"夸父"機器人,解決現有鋰電池4小時續航的瓶頸。
垂直場景滲透帶來新機遇。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失能老人超4000萬,養老護理人員缺口達500萬,預計2028年陪護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智慧物流領域,京東、順豐已試點自主裝卸機器人。全球化方面,東南亞制造業人力成本年均上漲8%,歐洲老齡化率超20%,催生巨大需求。樂聚已啟動東南亞市場調研,計劃2026年推出適配高溫高濕環境的簡化版工業機器人。
產業鏈協同創新正在加速。GGII預計2027年國產高精度關節成本將下降40%,推動整機價格降低。樂聚通過投資核心零部件企業,已構建從研發到量產的完整體系,這種"全產業鏈布局+雙場景并行"的模式,或將成為行業突破量產瓶頸的關鍵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