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鋰礦概念股近日表現強勁,多只個股集體走高。融捷股份、大中礦業、中礦資源等企業股價漲停,天力鋰能、贛鋒鋰業等漲幅超過6%。市場數據顯示,廣期所碳酸鋰主力合約價格日內一度上漲超8%,逼近95000元/噸,自10月以來累計漲幅接近兩萬元/噸。
行業分析指出,本輪價格上漲主要源于供需格局的顯著變化。供給端面臨產能利用率不足、資源開采成本上升以及復產進度不確定等多重壓力,而需求端則因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和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形成強勁支撐。據預測,2026年鋰資源供需關系可能轉向緊平衡狀態。
儲能領域的需求增長成為重要推動力。瑞銀報告顯示,全球儲能裝機量預計將從2026年的396GWh躍升至2030年的873GWh,對應碳酸鋰需求量從36萬噸增至68萬噸。國內市場方面,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71.5萬輛,占總銷量比例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1.6%。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透露,固液混合電池明年搭載量將突破十萬輛級。
企業端已顯現積極信號。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分析稱,2026年碳酸鋰需求量預計達190萬噸,供應增量約25萬噸,若需求增速超過30%,價格可能突破15萬元/噸。三季度財報顯示,天齊鋰業、西藏礦業等企業單季凈利潤環比扭虧,科力遠、雅化集團業績增幅分別達463.58%和271.83%。
產業鏈上游環節率先反應。鑫欏鋰電數據顯示,11月電池排產環比增長1.5%,六氟磷酸鋰、電解液等材料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市場機構統計,A股27家鋰礦概念企業中,26家今年股價上漲,其中大中礦業、國城礦業等5家實現翻倍,大中礦業以256%的漲幅領跑。
大中礦業的轉型布局引發關注。這家傳統鐵礦企業通過全資孫公司獲得湖南雞腳山鋰礦30年采礦權,設計年產碳酸鋰8萬噸。其加達鋰礦項目首采區獲專家審查通過,達產后預計年產碳酸鋰5萬噸。公司還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金屬鋰電池新材料項目,所產金屬鋰為固態電池關鍵原料,預計2026年分期投產。
市場人士認為,鋰價上漲將形成產業鏈傳導效應。除直接利好鋰礦開采企業外,上游原材料、中游電池材料以及下游動力電池和儲能行業均將受益。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可能開辟新的增長空間,當前已有企業布局相關產能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