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暇時,簡七與大家分享了一個關于魔術與理財的有趣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美國傳奇魔術師Max Malini,他曾在1930年代以一項令人驚嘆的表演聞名——在別人家中突然變出一大塊冰。當時冰箱尚未普及,這一舉動無疑給在場的人帶來了巨大驚喜。Malini從不主動表演,而是等待合適的氛圍和央求,才“勉為其難”地展示這一絕技。如果當天氛圍不佳,那塊冰便會被他悄悄帶回家。
幾十年后,魔術師Ricky Jay在拍攝Malini的紀錄片時,被導演要求復刻這一經典魔術。然而,Ricky拒絕了,他認為這個魔術必須在特定的環境和氛圍下才有意義。后來,在與一位記者的交談中,Ricky用一枚硬幣和帽子,巧妙地變出了一塊冰,讓記者當場愣住。這個瞬間,成為了記者一生難忘的回憶。劉謙對此評價道,這正是魔術的精神所在——不在于機關的復雜,而在于魔術師在幕后默默努力,為對的人在對的時間預留驚喜。
簡七由此聯想到理財規劃,認為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人誤以為厲害的理財需要復雜的模型和精確的預測,但真正靠投資活得輕松的人,往往做著看似“無聊”的事情:每月固定投資長期項目,如指數基金或養老金賬戶;每年進行一次資產體檢,適時微調;確保有隨時可用的現金儲備。這些簡單的行為,如同魔術師背后的復雜準備,最終呈現給觀眾的,卻是一個簡潔而震撼的結果。
被譽為“中國巴菲特”的段永平,其投資理念也體現了這種“本分”。他堅持不懂的不做,不賺看不懂的錢。2001年,網易股價跌至谷底,市值甚至低于公司賬上的現金。段永平因對游戲行業的了解,發現網易團隊真心熱愛游戲,商業模式扎實,于是滿倉買入。六個月后,股價上漲20倍,持有八九年后,累計回報超過100倍。投資二三十年來,他投資的公司屈指可數,但時間一長,財富效果便如那塊冰般“突然”顯現。
簡七指出,理財的真正目的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Malini的冰塊在對的時刻出現,給人震撼;而現在的每一次記賬、每一筆定投、每一次復盤,都在為未來的某個時刻積蓄力量。她建議,從今天開始,為自己設計一個小魔術:選擇一個真正關心的目標,如60歲的生活底氣;用簡單的方法,如每月定投和應急金;給它足夠的時間,如五年、十年或更久。也許某一天打開賬本,會突然看到屬于自己的那塊“冰”,那一刻,會會心一笑:“原來,魔術是這樣發生的呀。”
簡七還提到,這個11月,他們推出了價格更優惠的理財服務,并新增了主題月社群,大家可以一起復盤、見證進步。她相信,好的理財習慣就像那塊冰一樣,需要長久準備,也需要溫柔陪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碼了解詳情,下單成功后別忘了掃碼加“小七管家”。周末愉快,歡迎在留言區分享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