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京東,正以令人矚目的速度拓展業務版圖。從涉足外賣領域到開設七鮮小廚房,再到與寧德時代合作造車,這家電商巨頭的一系列跨界動作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面對外界關于戰略聚焦度的質疑,京東用實際行動和財務數據給出了有力回應——其核心戰略始終圍繞"超級供應鏈"展開。
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991億元,同比增長14.9%,超出市場預期。核心零售業務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日用百貨品類收入同比增長18.8%,增速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4倍;商超品類連續七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服裝鞋帽品類增速是行業平均水平的8倍。定制新品數量較去年增長5倍,京東超市包銷定制產品突破1萬種,成交額同比增長超80%。即便在外界質疑的新業務領域,京東也交出了亮眼成績單——在補貼力度減弱的情況下,三季度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環比二季度增速進一步加快。
支撐京東業務擴張的底層邏輯,是其獨創的"超級供應鏈"模式。與傳統供應鏈的局部優化不同,京東的供應鏈體系深入產業全鏈條,覆蓋從創意設計到售后服務的"十節甘蔗"各個環節。這種全鏈路賦能模式在家電、時尚美妝、外賣等不同領域均取得顯著成效。以家電行業為例,京東與格力聯合開發的"AI節能王子Pro"空調,通過精準捕捉用戶需求,集成動態節能、舒適送風等技術,上市首年即售出13萬套,推動格力在京東平臺的年銷售額有望突破200億元。
在時尚美妝領域,京東針對行業高退貨率痛點,推出"逆向復原"解決方案。通過建立專業的質檢和翻新體系,將退貨商品重新包裝上市,日均處理能力達3萬件,商品再售率80%,有效縮短了商品周轉周期。這一創新模式助力京東在"11.11"期間取得服飾行業銷售額增速第一的成績,同比增速達27%。
新興的外賣業務同樣踐行供應鏈創新理念。京東外賣主打品質路線,避免陷入價格戰泥潭;七鮮小廚通過"新鮮現炒""食材透明"等特色,單量持續增長,并帶動周邊三公里內品質餐廳訂單量增長超過12%。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使京東新業務板塊在三季度實現爆發式增長。
技術投入是京東供應鏈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截至三季度,京東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1743億元,2017年以來的技術研發投入累計近1600億元。AI技術已全面滲透供應鏈各個環節:JoyAI大模型服務超過300萬商家,應用于1800多個場景;數字人直播平臺成本僅為真人主播的十分之一,帶貨效果超越80%真人主播;智能客服累計處理咨詢超13億次,用戶滿意度達80%以上。在物流領域,京東計劃未來五年部署300萬臺機器人、100萬臺無人車和1萬架無人機,北京分揀中心已實現90%工序自動化,全球首個全無人配送站將于明年四月落地。
這種深度融入產業的技術賦能模式,正在創造顯著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在服裝行業,京東通過數據洞察、C2M反向定制等工具,幫助品牌建立標準化新品打造流程。2025年9月的新品營銷活動中,參與品牌整體銷售額環比增長近兩倍,多個品牌實現數十倍增長。這種價值共創模式不僅提升了商家競爭力,也為平臺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