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阿里旗下AI應用“千問”正式開啟公測,這一動作被視為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的又一重要落子。今年以來,阿里在AI賽道動作頻頻,從AI基建到淘寶閃購,再到此次千問App的公測,展現出其在該領域持續發力的決心。
千問App并非新面孔,但此次公測意義非凡。在阿里的C端產品矩陣中,通義千問此前并非核心“選手”,與沖在前面的夸克相比,存在感相對較弱。業務表現上,千問App上線后表現較為平緩,在時間上晚于百度,在市場聲量上也不及豆包、元寶等產品,在一些機構發布的典型工具類AIGC應用排名中,成績并不突出。
在科技巨頭激烈爭奪的AI賽道上,僅靠對標ChatGPT這樣的名頭,對通義千問和阿里來說遠遠不夠。阿里對千問App有著更為實際且宏大的期待,希望它成為一個更大、更寬、更兼容的入口。“更大”意味著要突破夸克主要面向年輕用戶的局限,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更寬”體現在對阿里各業務線的整合以及對不同場景的適配能力;“更兼容”則是指能夠打通B端與C端的連接。
從產品層面看,此次千問App的公測可理解為阿里對內部產品入口權屬和業務邊界的一次重新梳理。而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背后反映的是阿里在AI競爭中的戰略考量。回顧今年,阿里在AI領域動作不斷,年初,在發布自然季財報前,就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5月,又發布了通義千問Qwen3大模型。
如今,距離DeepSeek引發關注已過去近一年,AI競爭的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玩家們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問答比拼,而是將目光投向下一個超級入口。對于阿里而言,在C端流量格局已被微信、抖音等占據的情況下,急需一個能夠改寫牌局的入口。過去,阿里多次嘗試向內容和社交領域突圍,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而在AI時代,流量分配方式發生巨大變革,千問和夸克能否承載阿里打造C端AI超級入口的野心,關鍵在于它們能否成為真正對“人人有用”的AI助手,而非僅僅作為阿里導流的工具。
當前,AI市場競爭異常殘酷且激烈。盡管DeepSeek出道便嶄露頭角,成為AI超級應用市場的新勢力,但大廠之間的競爭遠未結束。AI迭代的緊迫性、市場份額爭奪的膠著狀態、商業模式的尚不成熟以及生態競爭中戰略抉擇的艱難,都在影響著當下AI競爭的走向。
無論是千問重新走上臺前、豆包廣泛出圈,還是元寶強勢突圍,要想讓用戶最終留存下來,考驗的依然是AI與自身生態相結合的戰略能力。在這場從大混戰向超級應用精準商戰轉變的過程中,互聯網大廠的AI競爭已到了不進則退的關鍵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