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停牌公告,讓國內零擔快運行業掀起波瀾。安能物流宣布自香港聯合交易所短暫停牌,以待發布涉及內幕消息的公告。這家2010年成立于上海的快運巨頭,曾以“MiNi電商系列”“定時達”等創新產品引領行業,2021年更成為港股“快運第一股”。此次突如其來的停牌,將市場目光再次聚焦于快運行業的整合大潮。
停牌前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安能物流2025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56.25億元,同比增長6.4%;貨運總量達682萬噸,同比增長6.2%。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宣布實施50%派息率的首次中期分紅,展現出穩健的盈利能力。但將時間軸拉長,這家企業曾經歷劇烈波動——2021年上市時市值達129億元,次年4月股價暴跌至4.13港元,市值縮水至39億元,直至近期回升至10.14港元。
行業整合的暗流早已涌動。自2023年起,安能物流便與順豐快運、中通快運等企業傳出并購傳聞。公司總裁秦興華曾在業績發布會上坦言:“行業發展到特定階段,并購整合是必然選擇?!睌祿@示,中國零擔物流市場集中度持續攀升,CR10從2020年的78.4%提升至2023年的85.6%,頭部企業間的資源爭奪愈發激烈。
當前市場格局中,順豐系與京東系已形成雙雄爭霸態勢。2025年零擔企業排行榜顯示,順豐系以540.5億元營收、京東系以566.8億元營收領跑,兩大集團年貨量均突破3000萬噸。安能物流雖位居第四,但面對新玩家不斷入局、老對手加速整合的態勢,通過并購擴大規模成為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路徑。
財務壓力曾是推動安能物流走向整合的重要動因。2018年,公司遭遇20.13億元巨額虧損,2019年虧損收窄至2.14億元,直至2020年才實現扭虧。這段陣痛期,恰好與行業并購傳聞高發期重疊。如今,隨著盈利能力修復,安能物流已具備更強的戰略主動性,此次停牌或將成為其搶占行業制高點的轉折點。
從競爭維度看,并購帶來的協同效應顯著。若與順豐快運結合,安能物流可接入其高端客戶網絡;若攜手中通快運,則能加速上市進程并擴大規模效益。無論選擇何種路徑,整合都將強化安能物流的網絡覆蓋、貨量規模與成本優勢,幫助其在集中度日益提升的市場中鞏固地位。
快運行業的整合浪潮,本質上是市場從粗放擴張轉向精細運營的必然結果。2025年以來,融輝物流、興滿物流等新勢力入局,京東全資控股跨越速運、順心捷達入股德坤等案例頻現,均印證著資源向頭部聚集的趨勢。安能物流此次停牌,恰逢行業洗牌關鍵期,其戰略選擇或將重新定義零擔快運市場的競爭版圖。
這場商戰遠比影視劇更富戲劇性。當市值百億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演“蛇吞象”或“強強聯合”的戲碼,當行業龍頭通過整合實現跨越式發展,零擔快運領域的博弈正展現出真實的商業張力。最終花落誰家,不僅關乎企業命運,更將深刻影響中國物流產業的未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