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與西貝的這場“舌戰”,將預制菜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事件起因于羅永浩在社交平臺上的公開吐槽,他直言西貝“幾乎全都是預制菜,價格還貴得離譜”,這一言論迅速點燃了網友的討論熱情,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
9月10日,羅永浩的微博引發了連鎖反應。他不僅批評西貝菜品多為預制菜,還呼吁監管部門強制餐飲企業標注預制菜使用情況。西貝方面迅速回應,創始人賈國龍公開道歉,并表示將改進服務方式,強調“以顧客需求為核心”。但與此同時,西貝也堅決否認菜品屬于預制菜范疇,稱所有菜品均在門店完成烹飪。
這場爭議并未隨著道歉而平息。9月12日,西貝北京中糧祥云小鎮餐廳推出“羅永浩套餐”,包含13道菜品,并允許顧客根據需求調整。餐廳還提供后廚參觀服務,試圖以透明化操作回應質疑。同日,西貝發布聲明,稱羅永浩的指責不實,并公布了13道菜品的具體制作流程,以證明其非預制菜屬性。
羅永浩則進一步升級“攻勢”。他在直播中表示,西貝的聲明是“100%的謊言”,并懸賞10萬元征集西貝使用預制菜的證據。他強調,國家尚未出臺明確的預制菜標準,導致市場混亂。西貝則反擊稱,羅永浩的言論已對品牌造成嚴重損害,將采取法律行動。
爭議背后,西貝的定價策略也備受關注。近年來,網友頻繁吐槽西貝菜品價格高、分量少。例如,一份胡麻油炒雞蛋售價43元,3個莜面蒸餃19元。2023年,西貝因“3只蒸餃29元”登上熱搜。賈國龍承認部分菜品定價偏高,并表示已進行調價,但網友的負面評價仍未消除。
賈國龍在接受采訪時透露,9月10日和11日,西貝全國門店日營業額分別減少100萬元,預計12日將下降200萬至300萬元。他表示,即便生意受影響,也要與羅永浩對簿公堂,因為“這關乎是非對錯”。他還提到,羅永浩一行五人就餐時點了15道菜,總消費830元,并直言“定價真的不貴”。
西貝的變革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自2015年起,賈國龍卸任CEO,轉而探索快餐與零售業務,推出多個子品牌,但大多以失敗告終。2023年,他重新擔任CEO,回歸核心業務,并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品牌升級、服務優化和總部改組。然而,2024年市場降溫,西貝面臨成立以來的“最艱難一年”。
預制菜行業本身也陷入信任危機。盡管市場規模預計2026年將突破萬億元,但增速已逐漸放緩。2024年“3·15”晚會曝光的“糟頭肉預制菜”事件,讓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安全性產生質疑。調查顯示,近八成消費者曾遇到預制菜質量問題,投訴主要集中在口味差、分量不足和性價比低等方面。
業內人士指出,預制菜行業需嚴格把控質量和安全,這是長遠發展的關鍵。目前,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公開征求意見。屆時,餐飲門店是否使用預制菜將納入信息披露范疇,這或許能為行業帶來轉機。
羅永浩與西貝的這場爭議,表面是商業糾紛,實則反映了公眾對預制菜健康和產業成熟的關注。無論結果如何,它都為預制菜行業敲響了警鐘:只有解決質量和信任問題,才能真正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