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行情持續升溫,券商通過發行債券補充資本的步伐明顯加快。根據Wind數據統計,8月份券商債券發行規模達到年內峰值,當月共發行141只債券,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935億元。進入9月后,這一趨勢延續,多家頭部券商相繼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啟動大規模發債計劃。
數據顯示,9月前10個工作日,已有19只券商債券完成發行,規模達452億元;另有32只債券處于發行階段,計劃募資總額779億元。從全年來看,截至9月12日,券商新發行及在發債券規模合計突破1.0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736.27億元增長近六成。其中,銀河證券以1025億元的發行規模位居榜首,華泰證券、國泰海通、廣發證券等緊隨其后,發行規模均超過600億元。
市場分析指出,券商密集發債主要受兩大因素驅動:一是當前市場利率處于低位,通過借新還舊可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二是業務擴張需求旺盛,尤其是資本中介和自營業務對資金的需求大幅增加。國信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孔祥表示,隨著傭金費率下降,券商傳統業務占比收縮,資本驅動型業務成為增長核心,凈資本規模直接決定業務資質和市場競爭力。
兩融業務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推高了券商的資金需求。今年8月,兩融余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截至9月11日已達2.34萬億元。高凈值客戶對杠桿資金的需求激增,使得兩融業務成為券商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領域。然而,不同券商的資金成本差異顯著,大型券商憑借低融資成本在價格戰中占據優勢。例如,某頭部券商對5000萬元以上客戶提供的融資利率已低至2.8%,而部分中小券商因融資成本高達4.6%,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從債券類型來看,科創債成為券商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工具。今年以來,券商科創債平均融資成本為1.80%,大型券商更是低至1.69%-1.75%。多家券商表示,科創債募資中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其余用于補充營運資金。相比之下,中小券商因信用評級較低,融資成本普遍高于3%,部分民營小型券商甚至超過4%。
業內人士認為,若市場賺錢效應持續,券商發債節奏可能進一步加快。一家中小券商資金運營部人士表示,權益自營和兩融業務具有強順周期性,與股市表現密切相關,資本金儲備成為決定業務拓展能力的關鍵因素。當前,頭部券商憑借資本優勢和低成本資金,正在兩融市場加速擴張,而中小券商則需通過差異化服務或提升風控能力來應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