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飲行業因一場圍繞預制菜的輿論風波引發廣泛關注。知名公眾人物羅永浩與連鎖餐飲品牌西貝的公開爭執,將預制菜標準界定、消費者知情權保護等議題推上風口浪尖。
事件起因于羅永浩9月10日在社交媒體發布的批評言論。他指出西貝餐廳"幾乎全用預制菜且價格昂貴",并呼吁建立預制菜強制標識制度。該言論迅速引發網絡熱議,單條微博互動量突破50萬次。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次日回應稱,涉事門店復盤顯示羅永浩一行5人點餐13道,其中烤魚、烤羊排因制作復雜未吃完,強調"所有菜品均符合制作標準,無預制菜使用"。
為回應質疑,西貝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國370家門店開放廚房參觀。消費者可申請佩戴防護裝備,在員工陪同下觀看任意菜品制作流程。官方微博同步公開13道爭議菜品的詳細作業指導書,顯示羊排已預切割、海鱸魚經宰殺冷凍后解凍使用,但明確標注"現烤現用,不可提前預制"。雞湯產品則被揭露由風味雞湯、雞粉和水勾兌而成。
羅永浩在9月12日晚的直播中重申立場,強調自己反對的是預制菜概念模糊化,而非預制菜本身。他主張現做菜品應基于新鮮采購的生鮮食材,允許使用冷凍生肉但需現場加工。針對部分企業"在無國標階段混淆概念"的行為,羅永浩直言"這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這場直播開播一分鐘即吸引超10萬觀眾在線觀看。
爭議背后折射出預制菜定義的標準困境。根據2024年3月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預制菜特指經工業化預加工、需加熱或熟制后食用的預包裝菜肴,明確排除中央廚房配送菜品、凈菜及主食類產品。按此標準,西貝使用的預處理食材確不屬于預制菜范疇。但消費者普遍認為,任何非現場從頭制作的菜品都應歸入預制菜,這種認知差異成為矛盾焦點。
作為中式餐飲領軍品牌,西貝早在2019年就布局預制菜領域,推出羊蝎子等預制產品,2020年更投資10億元在天津建設中央廚房。目前其"賈國龍功夫菜"品牌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門店設置專用檔口提供現場加熱服務。這種工業化探索雖保障了400家門店的品質穩定,卻遭遇市場冷遇——多家功夫菜門店歇業,消費者質疑"百元吃加熱包"的商業模式。
價格爭議成為另一爆發點。羅永浩指出西貝預制菜定價遠高于同類餐廳,引發網友共鳴。調查顯示,超七成消費者接受預制菜,但反對"價格與品質不匹配"。賈國龍承認定價策略存在缺陷,強調高成本源于優質原料,稱"西貝貴"是行業冤案。數據顯示,爭議導致西貝9月11-12日日營業額驟降100萬元,面臨創立以來最大外部危機。
當前法律未強制餐館標注預制菜使用情況,但江蘇省消保委等機構已呼吁建立明示制度。隨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制菜》等標準進入立項計劃,行業規范化進程正在加快。分析人士指出,西貝開放廚房的舉措具有示范意義,但全行業需在標準化與透明度間找到平衡點,真正滿足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的核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