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鄭州第六座鐵路客運站——東部新城站規劃建設的消息傳出,這座中原城市的高鐵樞紐布局再次引發關注。目前,鄭州已擁有鄭州站、鄭州東站、鄭州西站、航空港站,加上正在建設的鄭州南站,六座高鐵站將共同構成覆蓋全市的軌道交通網絡。若將下轄縣市站點納入統計,高鐵站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從全國范圍觀察,多高鐵站布局已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據統計,在4個直轄市和27個省會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等16個城市的高鐵站數量達到或超過6個。這些城市普遍呈現經濟活躍、人口密集的特征,其中直轄市全部入圍,省會城市占比超過四成。當前,南京北站、上海東站等新建項目正在推進,全國高鐵站總數已突破1300座。
高鐵網絡的擴張與經濟發展格局深度契合。數據顯示,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全球總量的70%以上,形成"八縱八橫"主骨架,覆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從地理分布看,"胡煥庸線"東南側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人口和GDP,該區域高鐵站密度顯著高于西北側。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因產業集聚和人口流動需求,成為高鐵站布局的重點區域。
經濟強市與交通樞紐城市是高鐵路網的核心節點。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不僅高鐵站數量領先,更通過功能分工實現運輸效率最大化。以北京為例,豐臺站改造后承接京廣客運專線,有效分流北京西站客流。目前,北京鐵路樞紐形成明確分工:西站與豐臺站服務西南部,南站服務東南部,朝陽站與副中心站服務東北部,形成環形樞紐布局。
上海的高鐵站分工同樣精細。虹橋站主要辦理京滬、滬昆等高鐵線路,上海站兼顧滬寧高鐵與普速列車,新建的上海東站將作為沿海鐵路樞紐,強化浦東地區與長三角的連通。這種布局模式正在南京、深圳等城市復制,南京北站建成后將成為連接蘇皖的重要節點,深圳西麗站則將超越既有車站規模。
專家指出,多高鐵站布局是應對客流增長和運輸需求的必然選擇。中國鐵設專家陳世和表示,超大型城市單站模式會導致旅客過度集中,既不利于快速疏散,也難以滿足運輸需求。從運輸經濟角度看,新建車站可優化運能配置,推動產業布局與區域協同發展。解筱文分析認為,高鐵建設具有戰略前瞻性,早期布局成本更低,且能為城市長遠發展預留空間。
盡管部分地區出現高鐵站利用率偏低的現象,但專家認為這屬于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數據顯示,全國近1300座高鐵站中,閑置站點僅20余座,占比不足2%。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楊浩指出,這些站點多位于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地區,隨著區域發展,其價值將逐步顯現。解筱文補充稱,高鐵貨運的興起為低利用率站點提供了轉型機遇,如成昆高鐵快運列車已實現貨運功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