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飲行業因預制菜話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西貝餐飲與知名公眾人物羅永浩的爭端持續升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餐飲企業在預制菜使用上的透明度問題,更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與企業公關策略的矛盾推上風口浪尖。
事件起因于羅永浩對西貝菜品質量的公開質疑。他指出,在西貝用餐時發現多道菜品呈現預制菜特征,且價格偏高,隨后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不滿。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最初以強硬態度回應,稱企業"沒有一道預制菜",并宣布開放全國門店后廚供消費者參觀。然而,這一舉措非但未平息爭議,反而因后廚直播中暴露的冷凍食材使用情況引發更大質疑。
據參與直播的消費者反饋,西貝后廚展示的"現做"菜品存在諸多疑點:兒童餐中的雞翅和西蘭花均為冷凍包裝,保質期分別達9個月和24個月;招牌雞湯實為料包勾兌;土豆牛肉條使用預制半成品加熱;烤魚采用保質期18個月的冷凍鱸魚。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網友發現后廚員工用漏勺從地漏撈取殘渣,引發食品安全擔憂。上海某門店廚師長在直播中未佩戴口罩、佩戴首飾操作,杭州門店則曝出20名后廚人員中僅4人持有廚師證。
面對持續發酵的危機,賈國龍的態度出現反復。他先是通過公開信道歉,承認應對方式存在錯誤,并宣布向1.8萬名員工發放每人500元補貼,同時承諾提升薪酬待遇。隨后,他表示要向胖東來學習,打造"透明西貝",但實際舉措被指流于表面。例如,雖然更換了非轉基因油、給員工子女發放學期補貼,但在預制菜標注這一核心問題上始終回避,導致消費者信任度持續下滑。
羅永浩對西貝的回應并不買賬。他在直播間斥責賈國龍"智力有問題",強調自己僅作為消費者表達不滿,卻被污名為"網絡黑嘴"和"網絡黑社會"。他宣布重啟對西貝的監督,懸賞每份1000元征集預制菜證據,并提議與賈國龍在大型網絡平臺直播對質,稱要"為中國預制菜產業和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做貢獻"。截至目前,賈國龍尚未對此邀約作出回應。
這場爭端對西貝的業務造成顯著沖擊。數據顯示,爭議爆發后的三天內,西貝門店客流量斷崖式下跌,營業額持續下滑。9月10日、11日分別減少100萬元,12日預計損失200萬至300萬元。賈國龍承認,這是西貝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大外部危機。更嚴峻的是,此次風波恰逢西貝計劃2026年IPO的關鍵時期,品牌信任危機可能對其上市進程產生負面影響。
餐飲行業內部對此事件反應復雜。巴奴毛肚火鍋、吉祥餛飩、朱光玉火鍋等數十個品牌的上百位從業者連夜發聲聲援西貝,指責羅永浩"對餐飲人勒緊脖子上的鋼絲繩"。新辣道創始人李劍更懸賞20萬元,尋找能證明"無冷凍無添加劑"的餐館,試圖將爭議引向行業潛規則。然而,這些舉動在消費者中引發更大質疑,許多網友認為,餐飲大佬的集體站臺暴露了行業對預制菜問題的回避態度。
專家指出,消費者并非完全抵制預制菜,而是對信息不對稱感到不滿。當前餐飲行業中,預制菜使用率超過80%,包括海底撈、肯德基等知名品牌都依賴中央廚房實現標準化。但問題在于,企業是否如實告知消費者,以及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和品質能否得到保障。據悉,國家衛生健康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公開征求意見,這或許能為行業規范帶來轉機。
這場風波揭示了餐飲行業在轉型期的深層矛盾。隨著預制菜普及,企業如何在效率與透明度之間找到平衡,如何重建與消費者的信任關系,將成為決定品牌命運的關鍵。西貝的案例警示,靠口水仗和表面功夫無法贏得市場,真誠對待消費者訴求才是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