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預制菜與轉基因食材使用的網絡論戰,將餐飲品牌西貝與知名創業者羅永浩推上輿論風口。這場始于產品爭議的討論,在創始人賈國龍公開指責羅永浩為"網絡黑社會"后徹底升級,最終演變為涉及品牌信任、公關策略與商業倫理的復雜事件。
9月15日,西貝官方發布致歉聲明,承諾將中央廚房預制工藝調整為門店現制,并明確所有菜品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這份聲明間接承認了此前兒童餐使用預制食材和轉基因油的事實,引發消費者對知情權保障的持續質疑。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據《食品安全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餐飲企業有義務明確標注轉基因成分,西貝的隱瞞行為已涉嫌違法。
事件起因于羅永浩對西貝預制菜使用方式的質疑。原本趨于平息的討論在9月14日出現戲劇性轉折——賈國龍承認應對失當的同時,竟將羅永浩稱為"網絡黑社會"。此言論引發羅永浩強烈反彈,他不僅在直播中展示律師咨詢記錄,質疑對方涉嫌誹謗,更發起轉發抽獎活動要求西貝正面回應"顧客虐待企業"的荒謬指控。社交媒體數據顯示,超過90%的網友支持羅永浩,認為企業不應將消費者合理質疑污名化。
爭議焦點迅速轉向品牌咨詢方華與華的角色。該公司董事長華杉早在9月12日就使用"網絡黑嘴"形容批評者,并支持西貝采取強硬態度。隨著事件發酵,羅永浩直指華與華"缺乏商業道德",批評其收取6000萬天價咨詢費卻提供危險公關建議。公開資料顯示,華與華用十年時間將西貝兒童餐打造成明星產品,但此次危機處理中,其"硬杠"策略被指加劇了品牌信任危機。
值得關注的是,西貝原品牌總監馬女士在事件爆發前已離職。這位服務企業20年的資深公關人在職期間,曾成功助力西貝從區域品牌躍升為全國網紅。業內人士推測,若其在任,或許能更早平息爭議。當前西貝公關團隊的沉默應對,與華與華的激進策略形成鮮明對比,暴露出企業危機管理機制的明顯缺陷。
消費者對西貝的質疑遠未平息。盡管企業承諾調整制作工藝,但未回應價格是否匹配現制成本的問題。網友評論顯示,真正引發不滿的是"用預制菜價格賣現制菜"的定價策略。市場監管部門近期對未標示轉基因成分餐飲企業的查處案例,更讓西貝面臨法律風險。有媒體將此次事件與鐘薛高雪糕定價爭議相提并論,警示企業忽視消費者知情權的嚴重后果。
這場風波還意外揭露了餐飲行業的深層矛盾。當華與華宣稱下個十年要收取上億咨詢費時,消費者開始質疑:高價餐飲中究竟有多少是品牌溢價,多少是實際成本?西貝合作商被曝擺拍"維護非遺"的爭議操作,更讓公眾對企業的危機應對能力產生懷疑。在透明化消費時代,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消費者權益,成為所有餐飲企業必須回答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