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的背景下,42家上市券商(海通證券未納入統計)交出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519億元,同比增長31%;凈利潤突破千億元關口,達到1040億元,同比增幅達65%。其中二季度單季凈利潤達518億元,環比增長19%,剔除國泰海通吸收合并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后,同比增長50%。
行業盈利能力創下近五年新高,上半年加權平均ROE(年化)提升至6.9%,同比提高2.45個百分點。在成本控制方面,管理費用同比增長18%至1257億元,但占營收比重下降5個百分點至50%,推動行業利潤率攀升至42%。值得關注的是,頭部券商與中小券商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前十名券商凈利潤合計增長35%,顯著高于行業整體增速,其中前三名券商凈利潤增速達37%。
從業務結構看,經紀業務成為最大增長引擎。受益于日均股基交易額同比增長64%,上半年經紀業務凈收入達635億元,同比激增44%。中信證券以64億元收入領跑行業,國聯民生證券增速最快,達到224%。投行業務同步回暖,股權承銷規模同比提升403%,推動投行業務凈收入增長18%至155億元,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分列收入榜前兩位。
在重資本業務領域,兩融余額突破1.85萬億元,帶動信用業務凈收入增長31%。投資業務表現尤為突出,金融工具持有及處置收益大幅提升,推動投資凈收入同比增長52%至1124億元。自營資產規模持續擴張,截至6月末達6.83萬億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4%,權益類OCI(其他綜合收益)配置比例顯著提升。
具體到個股表現,國泰海通證券憑借吸收合并優勢,凈利潤同比增長213%至157億元,位居行業榜首。中信證券以330億元營業收入、137億元凈利潤穩居第二,投資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8%。華泰證券凈利潤增長42%,基金投顧業務規模突破210億元。中國銀河國際業務收入占比達8%,金融產品代銷收入同比增長51%。
中小券商展現高彈性特征,華西證券、國聯民生、東北證券凈利潤增速分別達1195%、1185%、226%,位列行業前三。在盈利能力指標方面,國泰海通、國信證券、中國銀河的加權平均ROE(未年化)位居前列,分別達6.25%、5.26%、5.16%。
資管業務呈現結構性變化,雖然行業整體收入小幅下降3%,但ETF等指數基金規模快速增長。公募非貨幣基金規模達20.2萬億元,權益類基金規模同比增長27%。5月出臺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發展指數基金、實施ETF快速注冊機制,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華泰柏瑞等ETF業務領先的基金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市場活躍度提升在用戶數據上得到充分驗證,證券類APP月活用戶達9.88億,同比增長15.92%,其中25個券商APP月活突破百萬級別。隨著7月以來市場日均成交額、兩融余額持續攀升,行業全年業績增長預期進一步強化,機構普遍預計全年ROE有望維持在高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