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位普通投資者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堅持五年的基金定投記錄時,這場跨越牛熊周期的投資實踐引發了市場關注。數據顯示,其通過每月定期投入小額資金,在2020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間累計獲得21.5%的收益率,這一成績不僅超越了同期上證指數18.72%的漲幅,更在混合型基金中躋身前40%的行列。
這種看似"笨拙"的投資方式,正在打破傳統認知中的投資神話。相較于需要精準擇時和復雜估值模型的主動操作,定投策略以每月固定金額投入的機械性操作,讓普通投資者在市場低位積累籌碼,在高位兌現收益。以該投資者為例,其五年間累計投入20994元,通過持續買入最終實現3729元盈利,期間經歷了滬深300指數2.28%的下跌和恒生科技指數16%的深度調整。
市場數據為這種投資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撐。Wind統計顯示,在成立五年以上的3427只混合型基金中,僅有1377只能達到21.5%的收益率水平。天天基金網的定投排行榜更揭示,近五年有收益數據的2805只混合型基金中,該收益率可排在第730位。這種成績的取得,源于定投策略對A股市場特性的精準把握——在長達數年的熊市周期中持續積累低價籌碼,待市場回暖時自然形成盈利曲線。
對于月收入有限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定投的魅力在于其"零門檻"特性。每月發薪后投入數百元,既不會造成資金壓力,又能通過長期復利實現財富積累。這種強制儲蓄式的投資方式,有效解決了普通投資者面臨的三大痛點:無需判斷市場頂底、避免情緒化操作、克服本金不足的困境。特別是在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特征下,定投者能在長達數年的低位區間持續收集籌碼,待牛市來臨時實現收益躍升。
基金從業者指出,定投策略的成功本質上是投資紀律的勝利。當市場暴跌時,系統自動扣款強制投資者"越跌越買";當市場狂熱時,定期投入的機制又防止了全倉追高的風險。這種反人性的操作模式,恰恰幫助投資者規避了"追漲殺跌"的通病。數據顯示,采用定投方式的投資者,其持倉心態明顯優于一次性投資者,對短期波動的容忍度提升60%以上。
在A股市場特有的結構性行情中,定投的優勢更為凸顯。不同于全面牛市,A股更多呈現行業輪動特征,單次押注某個板塊極易踏空。而通過寬基指數或平衡型基金的定投,投資者能自然分散行業風險,享受市場整體向上的紅利。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與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形成共振,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可靠的財富增值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定投并非"躺贏"策略,其成功需要滿足兩個關鍵條件:持續投入的紀律性和足夠長的投資周期。以五年為觀察期,市場經歷了完整的牛熊轉換,這為定投策略提供了充分的"微笑曲線"形成時間。對于無法承受短期波動的投資者而言,這種"鈍感力"恰恰是穿越市場迷霧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