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航天企業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火箭,近日因獲得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的公開評價而引發關注。這款采用不銹鋼箭體結構的創新型運載火箭,被認為在技術路徑上與美國SpaceX的"星艦"存在相似性,其設計目標直指全球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核心競爭領域。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平臺發表評論稱,朱雀三號融合了獵鷹9號架構與"星艦"的部分特性,特別是采用不銹鋼材質和液氧甲烷推進劑的設計,使其具備超越獵鷹9號的潛力。不過他也強調,"星艦"屬于更高層級的航天器。這番表態發生在朱雀三號完成關鍵試驗后,該火箭即將進行首次入軌發射并嘗試一級火箭回收。
作為全球現役唯一實現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獵鷹9號已累計完成500次發射,其中一級火箭回收成功率達97.6%,單枚火箭最高重復使用次數超過30次。朱雀三號若要實現馬斯克認可的"擊敗"目標,需在成本效益和發射效率上形成顯著優勢。根據公開數據,這款中國火箭采用4.5米直徑箭體,全長66.1米,起飛質量570噸,設計運載能力在復用狀態下可達12.5噸,一次性使用狀態下提升至21.3噸。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密集的試驗驗證。今年6月,朱雀三號完成國內規模最大的九機并聯地面點火試驗,10月中旬又在酒泉航天發射場順利完成加注合練及靜態點火。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首飛計劃將同步實施一級火箭回收,這比獵鷹9號2015年首次成功回收的時間節點大幅提前。若能實現發射入軌與回收的雙重成功,將創造商業航天領域的新紀錄。
資本市場對這項技術突破作出積極回應。朱雀三號相關進展公布當日,A股航天板塊集體上揚,航天智裝、西測測試等多只個股漲停。這種市場熱度與藍箭航天的資本運作形成共振,該公司已于7月啟動科創板IPO程序,成為繼中科宇航、天兵科技之后又一家沖刺資本市場的商業火箭企業。
行業專家指出,商業航天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成本管控與運載效率的平衡。朱雀三號采用的液氧甲烷推進系統,相比傳統燃料具有成本低、積碳少的優勢,其不銹鋼箭體結構在保證強度的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若能實現20次以上的重復使用,單次發射成本有望較現役火箭降低60%以上。這種經濟性優勢在星座組網等高頻次發射場景中具有戰略意義。
當前全球商業航天市場呈現中美雙雄競爭格局。SpaceX憑借獵鷹9號和"星艦"構建起從近地軌道到深空探測的完整體系,而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正通過可重復使用技術加速追趕。朱雀三號的研發團隊透露,其改進型將換裝新型液氧甲烷發動機,進一步提升運載能力和回收精度。這種技術迭代速度,折射出中國民營航天在工程實踐中的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