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速真的能清理發動機積碳嗎?”最近,這一話題在車主群體中引發了廣泛討論。有人認為“拉高速是清積碳的妙招”,也有人質疑這是“傷車又無效的誤區”。2025年,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交通運輸部等多家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盲目拉高速不僅無法清除積碳,反而可能引發發動機故障,而科學合理的操作則能有效減少積碳,延長發動機壽命。

“我新車才跑1萬公里,拉高速后發動機居然漏油了!”車主小李的經歷并非個例。他剛提的混動車型,冷車啟動后直接將轉速踩到4000轉,在城郊環線跑了20分鐘,結果4S店檢測發現渦輪增壓器密封件因冷熱沖擊出現滲漏。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9月,因不當拉高速導致的發動機異響、渦輪增壓器損壞等報修量同比上漲15.3%,其中不乏新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發布的《汽車積碳生成與清除白皮書》指出,80%的車主存在“盲目拉高速”的誤區,要么冷車猛踩轉速,要么長時間維持5000轉以上高轉速,這些操作不僅無法清除積碳,反而會加劇發動機磨損。
積碳的生成與駕駛工況密切相關。中汽研2025年的實測數據顯示,城市車主的積碳生成速度是高速車主的3倍,核心原因在于三大日常工況:一是擁堵怠速,一線城市早晚高峰平均車速僅18.6公里/小時,發動機長時間低轉速運轉,燃油燃燒不充分;二是短途行駛,超60%的車主日常通勤距離小于10公里,發動機未達最佳工作溫度便熄火,機油和燃油混合物易凝結在氣缸壁;三是頻繁啟停,混動車型和網約車的積碳生成量比普通私家車高27%,因啟停導致燃油霧化不充分。修車廠張師傅解釋:“現在的汽油含清潔劑,正常行駛能溶解部分輕微積碳,但長期低速、短途、啟停多的工況會讓積碳越積越厚,單純靠高速勻速行駛也難以清除。”
科學“拉高速”的關鍵在于“精準控速控轉速”。張師傅結合20年修車經驗及車企保養手冊建議,總結出三大核心參數:時長上,每個檔位保持3-5分鐘,總時長15-20分鐘,連續跑2-3次高速路段即可;頻率上,普通城市車主每3-4個月一次,混動車型或常擁堵的車主可縮短至2個月一次;轉速上,需根據車型調整。中汽研實測顯示,按此方法操作后,發動機節氣門積碳減少42%,噴油嘴積碳減少38%,且對發動機的磨損量與正常行駛基本一致。車主王師傅的車開了6年,從未清洗過節氣門,他分享:“我跑高速時保持100-120公里/小時,偶爾將轉速提到3000轉保持幾分鐘,既安全又能清積碳,省了不少清洗費。”
不同車型的清積碳方法需靈活調整。工信部2025年發布的《汽車發動機維護技術規范》指出,渦輪增壓車型耐熱性較弱,拉高速時轉速不宜超過3000轉,結束后需怠速3分鐘讓渦輪降溫,避免油封老化;老車(行駛超8萬公里)的密封件和活塞環可能磨損,拉高速時轉速應比新車低300-500轉,且分兩次進行,每次10分鐘,中間間隔5分鐘怠速,防止機油滲漏;新能源混動車型因發動機啟動頻率低,積碳更易堆積,除拉高速外,還可切換至“燃油優先模式”,讓發動機保持2000轉以上運轉一段時間。張師傅提醒:“若出現怠速抖動、油耗上升(比平時高1-2升/百公里)、加速無力,說明積碳嚴重,需到專業維修店用核桃砂清洗節氣門或噴油嘴,強行跑高速會加重發動機負擔。”
對于無法經常跑高速的車主,調整日常駕駛習慣也能有效減少積碳。中汽研2025年測試顯示,堅持以下三個習慣,積碳生成量可減少60%:一是避免長時間怠速,等紅燈超30秒即熄火;二是定期拉高轉速,市區行駛時遇空曠路段可短暫將轉速提至2500轉以上,保持1-2分鐘,如高架橋超車時;三是加優質燃油,按說明書標號加油,每6個月加一次官方推薦的燃油清潔劑。車主小陳每天通勤8公里,多為擁堵路段,但她上高架時會刻意將轉速提至2800轉跑幾分鐘,車子開了3年,油耗穩定,未出現積碳故障。她表示:“不用特意跑高速,日常開車多注意,就能省下清洗費,還不用擔心里程問題。”
權威數據表明,“拉高速清積碳”需科學操作:熱車后控好轉速、控制時長、適配車型,再配合日常駕駛習慣調整,既能保護發動機,又能有效減少積碳。盲目猛踩高速不僅無效,還可能傷車,而精準操作則能讓車主省下維修費,延長發動機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