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日迎來了一場聚焦青年創新力量的盛會——2025年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大陸賽區頒獎典禮暨十周年特別活動。這場以“激發創造力,賦能未來”為主題的盛會,不僅揭曉了年度三強作品,更通過特展、課程合作等形式,展現了中國年輕一代對科技與社會的深度思考。
在眾多參賽作品中,清華大學黃俊銘、梁驥團隊研發的“Pureco免水沖生態戶廁系統”脫穎而出,摘得桂冠。這款專為中國寒旱區設計的生態廁所,通過太陽能集熱與被動保溫技術,實現了糞尿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其創新之處在于完全脫離水電依賴,每年可為單個家庭節省超300元維護費用,同時通過助便踏板等人性化設計提升使用體驗。團隊成員表示,該設計旨在解決偏遠地區因管網缺失導致的公共衛生難題,推動農村可持續發展。
亞軍作品“AI-3D藥物制造研發平臺”來自中國藥科大學陳培鴻。這一平臺通過精準控制藥物釋放的時間、空間、速度與劑量,為兒童、老年人手工分藥困難以及罕見病患者定制用藥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更令人矚目的是,其AI打印技術可為藥物添加觸覺標簽,幫助視障群體準確識別藥物,體現了科技的人文關懷。
季軍則由上海交通大學陸瀚文、宋新園團隊的“ScolioDetect可快速穿戴的青少年脊柱側彎檢測設備”獲得。該設備采用動態步態分析技術,能夠在校園等場景中快速完成脊柱彎曲角度與形態的高精度測量,將原本依賴專業設備的檢測流程簡化為日常可操作的健康篩查,為青少年脊柱健康提供了便捷的監測手段。
活動現場,歷屆獲獎代表圍繞“創新如何回應社會需求”展開討論。自2016年戴森設計大獎進入中國以來,已吸引超過2萬名大學生參與,累計收到3500余份創新方案。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年輕一代對環境、健康等問題的敏銳洞察,更通過技術轉化切實改善著人們的生活。
為致敬本土創新力量,戴森設計大獎入華十周年特展于活動當日同步啟幕,并將持續至9月2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展覽通過互動裝置、作品模型等形式,生動呈現了十年來中國青年在工程設計領域的突破性成果。與此同時,戴森宣布與東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達成課程建設合作,進一步推動工程教育普及。此前,其針對中小學生的工程教育項目已覆蓋620萬名青少年,為培養下一代創新者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