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企業家羅永浩與連鎖餐飲品牌西貝就預制菜問題展開的討論,引發社會各界對餐飲行業透明度的廣泛關注。這場由社交媒體引發的爭議,不僅涉及消費者知情權,更將預制菜國家標準制定進程推向公眾視野。
事件起因于羅永浩在微博曬出西貝消費賬單,直言菜品價格偏高且疑似使用預制菜,并呼吁通過立法強制餐飲企業標注預制菜使用情況。此言論迅速在網絡發酵,次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北京門店回應稱,經核查羅永浩當日所點13道菜品均非預制菜,強調每道菜品都有嚴格制作標準。
為應對消費者咨詢,上海南京西路西貝門店緊急制作說明圖冊。該圖冊包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督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截圖,以及羅永浩菜單中菜品的制作流程說明。門店負責人表示,近期不僅有媒體和探店博主到訪,大量顧客進店便詢問預制菜問題,"允許顧客參觀后廚是最直接的回應方式,12日當天就有四位顧客實地查看"。
面對持續發酵的爭議,羅永浩在9月12日晚的直播中重申立場:爭議焦點不在于特定品牌,而是希望推動整個預制菜行業實現信息透明化。他特別強調餐飲企業使用預制菜本身并無問題,關鍵在于要明確標注制作方式,"現做、半預制、全預制應當清晰區分,保障消費者選擇權"。
這場爭論恰逢預制菜國家標準制定關鍵期。由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進入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參與標準制定的專家透露,該草案首次明確預制菜定義,對原料采購、加工工藝、貯存運輸等環節作出統一規范,并特別設置"不添加防腐劑"等強制性指標。
新標準將首次要求餐飲門店披露預制菜使用情況,這被視為行業規范化的重要突破。與現行141項團體、地方標準相比,國家標準更聚焦食品安全底線,為市場監管提供明確依據。某參與起草的專家指出,標準通過后預制菜行業將從"野蠻生長"轉向"合規發展"。
針對國標草案過審消息,羅永浩在9月13日微博發文表示支持,稱這是"萬眾期待"的進展。他同時澄清個人立場:并不反對預制菜本身,在時間緊迫或沒有食欲等場景下,自己也會主動選擇預制菜品。但強調消費者有權知曉餐飲企業是否使用預制菜,這是維護市場公平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