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被戲稱為“寶寶巴士”的七座MPV車型,在內地中產家庭中悄然走紅,成為接送孩子上學的新寵。這種原本用于明星躲避狗仔追蹤的保姆車,如今在香港學校門口排成長隊,內地家長也紛紛效仿,將其視為接送孩子的體面工具。
七座MPV一躍成為車圈的新貴,不少家庭在曬圖、車展、打卡、試駕中,展現對這種車型的熱愛。三胎政策雖然寫在文件里,但并未引起廣泛重視,而七座車擺在展廳里,卻吸引了眾多家庭的目光。這種車型的車廂寬敞,不僅能并排安裝兩個安全座椅,還能輕松容納嬰兒車、奶粉罐等物品,甚至還能留出空間放一箱氣泡水。
有人認為,這代父母更愿意為孩子花錢,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想在接送孩子這件事上過得更舒適些。然而,這種舒適的代價卻是不菲的,七座MPV的價格往往從四五十萬起步。那么,為什么看似精打細算的中產家庭,愿意為這種車型買單呢?而這種“寶寶巴士”的流行,又是何時開始的呢?
對于多孩家庭來說,七座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個移動的儲藏室。第二排座椅被安全座椅牢牢占據,后備廂則堆滿了嬰兒車、玩具和周末采購的物資。因此,在展廳里,極氪MIX、騰勢D9等車型常常被圍得水泄不通。雖然銷售顧問會激情演示車輛的各種功能,但家長們更多關注的是車輛的空間布局。
“最怕女兒說伸不開腿,現在好了,這種車連姚明的姑娘來了也能伸得開?!币晃患议L如是說。以理想MEGA為例,雖然廣告詞喊著“航空座椅+SPA級按摩”,但真正的賣點其實是其寬敞的空間。三排放平就是一張2.2米的大床,上面還掛著17英寸的吸頂屏,冰箱里還能存放雪糕,讓人進去就不想出來。
三代同堂的需求非常現實,七座車不一定要坐滿七個人,它更多的是一種體面的象征,可以兌換成寬敞的空間。孩子們在后排玩耍,家長們則可以閉眼休息,零重力座椅和大屏成了家庭和諧的安全閥。有人愿意花四五十萬,將這種家庭矛盾降到最低。
除了多孩家庭,還有一些購買“寶寶巴士”的是老板們,對他們而言,這種車型是帶輪子的會客廳。市中心的辦公室寸土寸金,不如在車里開個小會。三排座椅一放倒,立刻就成了董事桌??蛻粢贿M車,遞上礦泉水還是現磨咖啡,都能講究。副駕是秘書的座位,第二排是合伙人的,后排還能容納一臺投影儀,開到園區門口就能就地簽約。
他們喜歡的功能也和中產父母不太一樣,比如車門要能電動側滑,顯得氣派;第二排航空座椅最好能180°旋轉,方便談事時的眼神交流;冰箱不僅要能放雪糕,還要能凍香檳;大屏不僅能給孩子放動畫片,還能演示PPT。雖然購買動機不同,但最后大家都在同一個展廳里,盯著同一臺車,憧憬著各自的秩序與面子。
那么,人們到底看中了“寶寶巴士”的什么?又在擔心什么呢?劉洋是一位42歲的北京人,他經營著一家小型視頻特效公司。他買車的邏輯很簡單:安全第一,空間第二。他翻過銷量榜單,騰勢D9憑借“插混+性價比”一個月能賣出一萬輛。雖然理想MEGA曾讓他心動,但看到52.98萬元的起售價后,他立刻冷靜了下來。
安全是他的執念,無B柱對開門的設計雖然炫酷,但他在論壇上看到了一些負面評價,對安全性表示擔憂。而王悅,一位35歲的杭州跨境電商公司員工,她的煩惱則更加接地氣。她之前買了一款緊湊型“寶寶巴士”,標配九塊屏,但真正常用的只有主屏,后排娛樂屏幾乎成了擺設。
冰箱、懸掛大屏等配置在展廳里很吸引人,但在日常使用中卻常常成了占地方的東西。有調研顯示,不少新能源MPV的后排娛樂屏使用率偏低,反而像AEB自動緊急制動、盲區監測這些看似無聊的功能,更容易讓人放心。中產家庭挑車就像點菜,配置太少就會直接勸退。
“寶寶巴士”的流行并非一蹴而就。在二胎、三胎政策落地之前,MPV車型在內地主要還是商務專屬,家庭用戶很少。拐點出現在二胎、三胎政策放開之后,五座車瞬間顯得捉襟見肘,兩個安全座椅、一輛嬰兒車、幾袋周末采購的物資,再加上爺爺奶奶,連豪華SUV都得舉手投降。
偏偏新能源車型又在那幾年快速冒頭,插混和快充讓用車成本直線下滑,一些中產家庭用戶一拍大腿,是時候買一輛七座“寶寶巴士”了。如今,七座MPV已經成為家庭用車的剛需,車企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皺眉到如今的接受,甚至開始主動宣傳這種車型的家庭屬性。
買“寶寶巴士”的中產家庭心理也在重構,以前講排面,現在更看重體面。車不僅要能裝得下全家人,還要讓每個人各取所需:孩子能安靜睡覺,老人坐久了不腰酸,父母能在第二排閉眼小憩。某種意義上,七座車已經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家庭的“第二客廳”。
新能源車的戰場里,MPV是個特殊物種。轎車拼加速,SUV拼智駕,小車拼價格,唯獨“寶寶巴士”另辟蹊徑,它們不跟你聊零百加速幾秒,而是卷誰家的孩子能在后排睡得更安穩,誰家的老人坐久了不喊腰酸。銷量數據就是最直觀的戰況,新能源車已經占據了MPV市場的主導地位。
從實際銷售情況來看,30~40萬這個價位段成了最吃香的市場。像嵐圖夢想家、GL8插混等主流車型價格基本都卡在這個區間,既能滿足家庭對空間舒適的需求,又兼顧了品質感,實用性也夠強。而高端純電MPV反而顯得尷尬,銷量始終未能突破瓶頸。
“寶寶巴士”的興起,折射出的是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從追求個人駕駛樂趣,到強調家庭整體的舒適與安全;從“車等于身份象征”,到“車等于生活效率工具”。它象征著“我以家庭為重”,也象征著父母身份的升級。買下它的人,往往也是在向自己和外界宣告,家庭被放在了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