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普勒機器人公司宣布完成其人形機器人K2“大黃蜂”的重大技術升級,并首次公開了基于“混合架構抗擾動”技術的步態實錄視頻。視頻顯示,該機器人能夠在磚石路面、塑膠跑道及草地等復雜地形中穩定行走,即便遭遇人為推搡等外部干擾,仍能保持平衡,展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作為國內首款采用混動架構的人形機器人,K2“大黃蜂”結合了滾柱絲杠直線執行器與旋轉執行器的串并聯結構,實現了接近人類直膝步態的自然運動模式。這種技術路線需要高精度的運動學建模與力矩控制,但優勢在于步態更自然、能效更高,且任務執行效率與環境適應性顯著提升。據介紹,其核心部件行星滾柱絲杠通過“行星傳動+螺紋嚙合”原理,實現了81.3%的能量轉化效率,同時具備低摩擦、高定位精度及強承載能力,運行穩定性遠超傳統滾珠絲杠。
除了步態升級,K2“大黃蜂”還搭載了分層模型VLA+系統,支持語義識別與自然語言指令理解,可完成復雜任務。這一行動與認知能力的雙重提升,為其在工業物流、服務場景及科研教育等領域的落地奠定了基礎。例如,在物流搬運場景中,該機器人已實現充電1小時連續工作8小時、負載30公斤的高效作業,且硬件自研率超過80%,成本與性價比優勢顯著。
2025年被視為全球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行業競爭已從硬件與算法轉向生態與應用場景的較量。開普勒憑借K2“大黃蜂”的技術突破與多場景適配能力,在科研教育、展廳講解、特種作業等商業領域,以及智能制造、物流搬運等工業場景中展現出強大潛力。業內人士認為,其混動架構的驗證不僅推動了仿人機器人步態控制的技術進步,也為行業拓展了應用邊界。
在同期舉辦的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浦東新區多家具身智能企業集中展示了“人機共生”的最新成果。螞蟻集團旗下靈波科技的R1機器人化身“機器人廚師”,通過多模態識別技術自動完成取菜、炒菜、清潔等全流程操作,無需人工干預。傅利葉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GR-3則主打交互陪伴功能,采用莫蘭迪暖色調設計,可應用于社交陪伴、輔助陪護等場景,并同步展示了適用于上肢康復訓練的三維機器人ArmMotus EMU。
卓益得機器人展出的“行者三號”雙足機器人支持語音交互與多語言識別,可通過視覺定位完成取杯、遞送等服務閉環;其仿真表情機器人“睿娜”則以1:1比例還原人臉細節,結合智能語音與眼神追蹤功能,實現了高度寫實的表情模擬。開普勒與智元機器人等企業也攜明星產品亮相,其中K2“大黃蜂”已在多家頭部企業進行物料搬運、巡檢等場景測試,智元機器人則聚焦AI與機器人融合創新,致力于構建通用具身機器人生態。
作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核心基地,浦東新區已聚集超過100家機器人企業,涵蓋從核心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全產業鏈。隨著具身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浦東正成為推動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的關鍵力量,未來或將引領全球機器人技術走向更廣泛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