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地區主流媒體的聚焦下,松陽這座千年古城正以科技與文化的雙重魅力煥發新生。當無人駕駛公交車平穩駛過青石板鋪就的街道,當無人物流配送車穿梭于傳統民居之間,現代科技與歷史文脈的碰撞,勾勒出一幅獨特的城鄉發展圖景。
智慧交通體系成為松陽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在南城區塊,配備激光雷達與高清攝像頭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已實現核心路段全自主運行,從路徑規劃到紅綠燈識別均無需人工干預。農村物流共配中心的無人物流車,以每小時近40公里的速度將包裹精準送達,而無人駕駛環衛車滿電狀態下可連續作業4-8小時。這些創新應用背后,是松陽之窗智慧交通館構建的智慧管理平臺——通過整合道路監控、流量分析與信號調控系統,實時監測全縣交通動態,為應急處置提供數據支撐。
產業升級的數據印證著發展成效。作為浙江首個智慧交通產業發展試點縣,松陽今年一季度綜合交通產業產值達22.88億元,同比增幅86.74%。現代化交通產業集群的培育,不僅推動著傳統路網向智能交通網絡演進,更通過圖文展板、動態模型與互動屏幕等多元展示,讓參觀者清晰感知交通體系的時代變遷。
歷史文脈的守護同樣引人注目。松陽水利博物館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松古灌區的治水智慧通過古籍文獻、工程圖紙與多媒體演示得以生動呈現。從先民治水技藝到現代水資源管理,展館系統梳理了水利事業對農業發展、生態保護與民生保障的深遠影響。而漫步松陽老街,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筑群與竹編店、茶館等傳統作坊相映成趣,文創小店與特色民宿的融入,則讓這條"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既保留了歷史肌理,又煥發出當代活力。
當地通過修繕古建筑、引入新業態與舉辦文化活動,讓老街成為承載鄉愁記憶的文化空間。這種保護與活化并重的模式,不僅延續了江南傳統建筑的獨特韻味,更通過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的碰撞,構建起歷史街區可持續發展的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