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的現場,華為終端云服務總裁朱勇剛向外界公布了一組關鍵數據:搭載HarmonyOS 5系統的終端設備已突破1700萬臺,上架應用和元服務數量超過3萬款。這一數據標志著鴻蒙生態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華為同步啟動的“天工計劃”更以10億元資金投入,為鴻蒙AI生態創新按下加速鍵。朱勇剛強調,這不僅是華為的技術突破,更是中國科技產業集體沖鋒的縮影,“我們與開發者共同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操作系統與AI技術成為各國爭奪的核心戰場。作為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操作系統貫穿個人設備、工業控制、智能家居等全場景,而AI技術則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擎,正在重塑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既面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迫切需求,也擁有國內龐大市場需求和豐富應用場景的獨特優勢。華為選擇以開源鴻蒙(OpenHarmony)為數字底座,正是基于對這一戰略機遇的精準把握。
歷經多年研發,OpenHarmony已構建起堅實的技術壁壘:代碼總量達1.3億行,社區貢獻者超9200人,衍生出1300余款軟硬件產品及70多款行業發行版,覆蓋金融、交通、教育、能源等關鍵領域。這些數據表明,開源鴻蒙已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規模化應用,成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共性技術平臺。但華為清醒認識到,生態繁榮僅靠技術積累遠遠不夠,因此選擇在此時推出“天工計劃”,通過資金與資源投入激活開發者生態。
該計劃的核心目標在于培育AI原生應用生態。與傳統補貼模式不同,華為將重點投向意圖框架、智能體等底層技術創新。例如,用戶通過語音指令“規劃國慶旅行”,AI Agent可自動整合天氣、交通、住宿數據,生成個性化方案并完成預訂;在企業場景中,AI Agent能聯動生產設備與供應鏈系統,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自主決策。這種能力需要操作系統提供設備互聯底座、AI算力支撐及開放生態三重保障,而鴻蒙生態恰好具備這些條件。
據官方披露,“天工計劃”將孵化超過1萬個AI原生元服務、1千種意圖框架及5千多個智能體,同時推動MCP(多模態通信協議)標準制定。這些技術突破不僅將提升用戶體驗,更會重構服務獲取方式——用戶無需在多個應用間切換,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即可獲得跨場景的智能服務。這種變革在制造業體現為智能工廠的柔性生產,在農業領域表現為精準種植的環境調控,在政務服務中則轉化為“一網通辦”的高效模式。
鴻蒙生態的發展與國家戰略形成深度共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框架下,AI技術被定位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要素,而鴻蒙AI生態通過提供共性技術平臺,正在催生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在“數字中國”建設中,鴻蒙系統支撐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智能社區解決方案則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這種技術賦能效應,正在從消費電子領域向工業互聯網、社會治理等深層場景滲透。
從OpenHarmony開源到HarmonyOS 5全場景進化,再到“天工計劃”的AI原生布局,華為用七年時間完成了生態底座的構建與升級。朱勇剛在演講中向開發者發出號召:“鴻蒙的精彩屬于所有參與者,無論是資深開發者還是校園創新者,這里都有屬于你的舞臺。”隨著10億元資金的逐步落地,鴻蒙AI生態或將催生更多顛覆性應用,推動中國科技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