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板塊中陽光電源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回顧此前,不少投資者依據相關專欄操作建議布局該股,如今已收獲接近三倍的收益,市場對其關注度持續攀升。
過去一年多,新能源行業整體面臨嚴峻挑戰。電價現貨市場多次出現負價現象,光伏企業普遍陷入虧損,鋰礦行業尚未完全恢復元氣,鋰電企業同樣處境艱難,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持續陷入價格戰泥潭。然而,陽光電源卻能在逆境中保持業績堅挺,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陽光電源的逆變器業務曾是其核心競爭力。早些年,憑借逆變器產品,陽光電源穩坐全球市場頭把交椅,市場份額一度超過30%。但隨著逆變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持續走低,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僅依靠逆變器業務顯然難以維持長遠發展。
在國內儲能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陽光電源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其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近年來,歐美澳等地區出于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或降低電價成本的需求,對儲能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陽光電源憑借早期布局積累的品牌優勢,在海外市場斬獲大量訂單。這些訂單自2024年起陸續交付,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過,隨著國內越來越多優秀企業加速出海,海外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未來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注重性價比。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市場,產品質量始終是消費者關注的首要因素,而非單純的價格優勢。
當前,儲能行業仍面臨兩大難題:成本高企和安全隱患。從現有技術來看,儲能成本下降空間有限,除非未來固態電池實現大規模普及。這也是國內新能源電站更傾向于采用火電調峰,而非儲能系統的主要原因。畢竟,儲能系統的性價比目前仍處于較低水平,僅在必要情況下才會被采用。盡管長期來看火電占比將逐步縮小,但如果儲能成本能夠大幅下降,國內市場仍存在巨大潛力。
儲能市場的需求不僅來自電站領域。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其耗電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未來將成為電力消耗的主要領域之一。然而,當前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全球范圍內儲能事故頻發。在這一背景下,陽光電源的產品表現相對突出,這也是其盈利能力優于競爭對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毛利率數據來看,陽光電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持續提升毛利率,充分體現了其競爭優勢。目前,公司毛利率已達到34.4%,遠高于同行水平。這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場的貢獻,今年海外業務毛利率接近42%,幾乎是國內市場的兩倍。盡管陽光電源在電芯等硬件成本上并不具備優勢,但其通過品牌溢價和產品質量贏得了客戶的認可。
以陽光電源的三電融合技術為例,其推出的PowerTitan3.0儲能產品循環壽命可達15000次,遠高于行業平均的10000次,系統效率達到93.5%。這些優勢使得客戶愿意為其產品支付更高價格。關于成本問題,有觀點認為陽光電源與中創新航合作的大電芯成本比行業低兩成,例如在沙特7.8GWh項目中電芯成本僅為0.38元/Wh。但經核實,這一數據可能存在誤差,實際成本應高于此。不過,無論成本數據如何,陽光電源的戰略定位始終是走高品質路線,而非參與價格戰。
近期陽光電源股價快速上漲,與AIDC(AI數據中心電源系統)概念的興起密切相關。盡管AIDC目前仍處于概念階段,陽光電源已成立相關事業部并展開布局,但產品尚未正式推出。公司表示,爭取明年推出相關產品。這一表述為市場提供了想象空間,成為股價上漲的催化劑。盡管AIDC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仍需時間,但該領域被視為陽光電源的第三增長曲線。
AI數據中心對電力的需求極為龐大,尤其是在海外,電網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因此,AIDC電源系統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不過,與普通儲能產品相比,AIDC對技術要求更高,使用環境更為苛刻,目前市場上尚無完全滿足需求的產品。陽光電源雖未正式發布AIDC產品,但已在研發方面取得一定進展,未來有望在該領域占據先機。
從市場需求來看,AI電源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參考寧德時代港股招股書中的數據,未來數據中心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6%,到2030年需求量將增長至300GWh,較當前水平增長約30倍。這一趨勢對陽光電源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為其提供了“下有保底、上有預期”的發展格局。不過,目前這一預期已部分反映在股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