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企業家羅永浩在個人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段與周鴻祎的深度對話視頻,圍繞企業家是否應該通過公開形象獲取流量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視頻中,羅永浩率先提出疑問:“當前部分企業家選擇低調經營,而另一些則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您如何看待這兩種不同的策略?”
周鴻祎從三個維度展開分析。他指出,短視頻平臺已成為全民級應用,抖音等平臺日活用戶超8億,用戶注意力被高度集中。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若想實現產品推廣和品牌傳播,必須順應流量遷移的趨勢。他以電影消費習慣變化為例,說明傳統長視頻內容正逐漸被短視頻替代,企業宣傳方式也需同步調整。
關于企業家個人形象的商業價值,周鴻祎認為現代消費者更傾向接受具象化的企業領導者形象,而非抽象的企業標識。他特別提到近期某前首富遭遇網絡輿論危機的事件,指出當企業家缺乏公眾認知度時,輿論場容易被對手占據。西貝餐飲此前面臨的預制菜爭議,便暴露出缺乏流量支持的傳播劣勢。
在具體操作層面,周鴻祎結合自身經驗指出,企業家需要兼顧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廣雙重職責。他透露硅谷初創企業普遍采用病毒式傳播策略,通過YouTube、TikTok等平臺實現產品冷啟動。回顧個人實踐,他坦言早期運營社交賬號時曾被質疑“不務正業”,但實際是為AI產品儲備傳播勢能。“當納米AI發布時,前期積累的流量優勢立即顯現。”
不過,周鴻祎也清醒認識到流量經濟的雙面性。他以個人經歷為例,2024年通過拍賣使用9年的邁巴赫座駕、北京車展“車頂秀”、參演網絡短劇等系列事件,個人抖音賬號單場直播觀看量突破429萬人次,9個月內粉絲量增長一倍。但這種高曝光度也帶來困擾:公眾監督強度提升、言論容錯率降低、時間管理壓力增大。
對于工作重心的調整,周鴻祎明確表示2024年已將80%的精力投入產品研發,相比去年在個人IP運營上的投入顯著減少。這種轉變折射出企業家對流量工具的理性認知——既要借助傳播杠桿撬動市場,又要避免被流量反噬核心業務。
這場對話揭示出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生存法則:當消費者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企業家個人形象已成為品牌傳播的關鍵節點。但如何平衡公眾曝光與專業經營,如何在流量浪潮中保持戰略定力,仍是每個商業領導者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