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鄒平市臨池鎮望京村,一位名叫張洪章的科研工作者成為村民們口中的驕傲。這位39歲的學者,如今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擔任博士生導師和研究員,他的成長軌跡和學術成就,在故鄉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村民介紹,張洪章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以務農為生,后來嘗試經營小生意。盡管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始終重視教育,為子女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張洪章的姐姐張洪恩回憶,弟弟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聰慧,學習自覺性極高,從不需要父母操心。在臨池鎮讀小學和初中時,他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進入鄒平一中后,雖然起初成績不如城里學生,但通過努力很快躋身前列。
張洪章的求學之路充滿勵志色彩。2008年,他從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本科畢業,隨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深造,并于2013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他選擇留所工作,逐步成長為科研領域的骨干力量。他的姐姐透露,2004年高考時,張洪章堅持獨自前往考場,展現出超乎年齡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在村民眼中,張洪章不僅學業優秀,性格也十分討喜。嬸嬸崔鳳云描述,他小時候文靜有禮,特別愛干凈,手稍微弄臟就要立刻清洗。這種細致入微的性格特點,或許也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鄰居們普遍認為,張洪章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家教——他的父母為人和善,家庭氛圍溫馨融洽。
盡管工作繁忙,張洪章始終牽掛著家鄉的親人。崔鳳云表示,他雖然回家次數不多,但對父母和親戚的關心從未減少。姐夫崔兆坤則稱贊他做事有條理、抗壓能力強,臉上總是帶著從容的微笑。這種沉穩的性格特質,或許正是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突破的關鍵因素。
張洪章的故事在望京村廣為流傳,成為激勵年輕一代的榜樣。他的成長經歷證明,即使出身平凡,通過自身努力和家庭支持,依然能夠攀登學術高峰。這位從田間走出的科學家,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