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海汽車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海電子”)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天海電子曾于2017年在新加坡上市,成為河南鶴壁市首家上市公司;2017年因市場認知度低,流動性較差等原因退市,并同步啟動國內上市準備工作。
從藍海到紅海,8年間,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換了人間”,進入了一個卷價格、卷產品、卷技術的競爭新時代。
此次“回爐再造”,海天電子正深陷行業“內卷”漩渦,IPO前路未卜。
業績增速大幅放緩,毛利率持續下降
如果把汽車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大大小小各種的線束和連接器就是汽車的“神經網絡”,驅動著汽車的前進。
天海電子是汽車電子電器系統供應商,主要從事汽車線束、汽車連接器、汽車電子等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分別為821,475.98萬元、1,154,861.66萬元和1,252,344.68萬元;2023年度和2024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0.58%和8.44%,增速呈現大幅放緩的趨勢。同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5.94%、15.20%、14.59%,呈現逐年下滑之勢。
分析原因看,一方面是行業內卷式競爭、主機廠價格戰導致產業鏈利潤分配失衡,同時“增量不增利”的產業生態倒逼主機廠向上游傳導成本壓力,產品售價下降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是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對公司的海外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以線束產品為例,2024年度,天海電子汽車線束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5.71%,但增幅低于上年,主要系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態勢延續及滲透率進一步提高,公司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高壓線束的銷量和平均單價均同比大幅增長,使得高壓線束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73.74%,但因傳統燃油車銷量同比有所下滑,公司應用于傳統燃油車的低壓線束的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使得低壓線束收入基本與上年持平所致。
2024年度,公司低壓線束毛利率較上年下降1.50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低壓線束平均單價因產品銷售結構變化而有所上升,單位成本因主要原材料銅材的采購價格上漲而上升,但公司與下游主要整車廠客戶的多個低壓線束項目因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均存在不同幅度的降價,導致單位成本增幅高于平均單價增幅,從而拉低了公司低壓線束的整體毛利率。
2024年度,公司高壓線束毛利率較上年下降0.9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公司為進一步拓展高壓線束市場份額而與吉利汽車開展戰略合作的多個高壓線束項目當年進入量產階段且因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存在一定幅度的降價,使得公司對吉利汽車的高壓線束的收入占比進一步上升但毛利率有所下降。
車企破產事件頻發,公司回款風險高企
近年來汽車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車企經營風險事件時常發生,天海電子亦存在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等客戶由于經營困難甚至破產導致公司對其應收賬款計提減值損失,對公司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2022年、2023年、2024年各期末,天海電子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312,442.17萬元、448,700.50萬元和476,531.87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3.01%、49.60%和53.71%。2023年末及202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較上年末分別增加134,145.87萬元、30,714.64萬元。
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名客戶情況如下:
2022年、2023年、2024年,天海電子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14,399.46萬元、1,418.71萬元和4,164.20萬元,主要系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核算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和應收票據壞賬損失;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7,718.79萬元、8,554.94萬元和8,813.34萬元,均為存貨跌價損失。
2022年、2023年、2024年,天海電子營業外收入分別為756.76萬元、913.30萬元和804.19萬元,主要為向供應商收取的索賠款、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利得以及核銷的長期掛賬無需支付應付款項。
公司營業外支出分別為358.57萬元、315.64萬元和1,404.81萬元,主要為公司自行主動更正申報并補繳納相應的稅金所帶來的稅收滯納金、向客戶支付的索賠款以及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
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第三方回款金額分別為40,588.55萬元、53,690.52萬元和42,645.70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94%、4.65%和3.41%。公司第三方回款形式以客戶集團內關聯方代付為主,少部分為客戶指定第三方代付。其中,客戶指定第三方代付涉及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由破產管理人代為支付款項,金額分別為54.73萬元、36.73萬元和0萬元。
公司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均系預計無法收回的應收客戶貨款。明細情況如下:
警惕“大企業病”,內控治理有待加強
天海電子上市輔導期歷經近八年,與其歷史沿革復雜,涉及集體企業改制、紅籌架構搭建及拆除、境外上市及退市等以及有關歷次變更程序的合規性、相關憑證完備性等需要仔細梳理不無相關。
發行人重要子公司天海電器前身為集體企業天海電器(集團)。2006年7月,為實現天海電器(集團)改制同時搭建境外紅籌架構,參與改制的1,379名員工(含受托人)采用委托投資方式,委托王來生、李德林在境外設立公司,以境外公司直接或間接收購天海科技(即發行人前身),并反向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CTT(后更名為CAE)以實現境外上市。
最近三年,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變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為1,164,720.76萬元,凈資產為476,328.51萬元。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3家一級子公司、20家二級子公司、2家三級子公司。
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合計金額分別為69,908.41萬元、92,712.85萬元和109,508.8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51%、8.03%和8.74%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292.71萬元、5,801.09萬元和8,078.84萬元。2023年度和2024年度,公司銷售費用分別同比增長35.14%、39.26%,
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00%、3.87%和4.69%,最近三年累計研發費用投入金額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22%,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
大手筆分紅是當下IPO審核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招股書顯示,天海電子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分紅了1.5億元、1.48億元,分別占同期扣非凈利潤的40.87%、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