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間,杭州銀行發布公告稱,持股5%以下的股東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擬將所持有的共計5078.94萬股全部清倉減持。
這部分股份占杭州銀行總股本的0.70%,擬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7月21日至10月20日),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全部減持。
在行業普遍面臨“資產荒”的情況下,中國人壽為何減持被認為優質資產的杭州銀行股份?
杭州銀行是中國城商行的頭部銀行之一,今年一季報顯示,總資產超過2.2萬億,營收凈利雙增長,其中歸母凈利同比增長17.3%。
實際上,在去年8月20日,中國人壽就已經宣布要清倉杭州銀行。當時中國人壽持有杭州銀行總計1.1億股,占總股本的1.86%,當時也是宣布清倉減持,預計在公告之后的三個交易日起,至三個月內全部減持。
財經眾議院注意到,中國人壽在8月20日晚間宣布公告減持后,杭州銀行的股價就大幅下跌。8月21日開盤12.86元/股,當日下跌3.92%,此后一路下跌,至9月12日已經跌至11.41元/股的低點。
由此看來,資本市場一看到中國人壽這樣的巨頭減持,頓時風聲鶴唳,盡管中國人壽持股比例并不高,但其具有風向標意義。
從目前來看,中國人壽當時雖然號稱清倉減持,但實際只減持了約6000萬股,從總股本的1.86%減持到如今的0.70%。
如今中國人壽再次宣布清倉減持,由于所持股份并不算多,投資者相信此次減持后,中國人壽將真的清倉杭州銀行了。
此次清倉減持,中國人壽給出的原因與上次一樣,都是“資產配置需要”。
業界分析,銀行股自開年以來股價都有較大提升,中國人壽“逢高減持”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中國人壽給出的理由是“資產配置需要”,那么,是否意味著杭州銀行這樣的銀行股,被更好的投資標的替代了?
機構配置銀行股的重要原因是其分紅率較高。但是,杭州銀行在上市銀行中的分紅率并不算高。
杭州銀行2024年分紅方案顯示,該行2024年現金分紅總額占凈利潤的比例僅為23.5%。而上市銀行分紅率超過30%的比比皆是。
由于分紅率數據不占優勢,在今年的業績說明會上,杭州銀行董秘王曉莉說,“建議投資者在關注分紅比例的同時,更加關注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p>
財經眾議院注意到,杭州銀行由于擬進行非定向增發,一旦像國有大行那樣低于每股凈資產發行,勢必對老股東的權益攤薄,這或許是老股東擔心之處。
目前,盡管銀行股的股價有所回升,但仍是普遍低于每股凈資產,杭州銀行還算是相對比較好,截至7月15日,股價已經非常接近每股凈資產。
此前,銀行定增的定價,一般要高于每股凈資產,但國有大行近期的補充資本金,每股定價卻低于凈資產。
杭州銀行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今年4月16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該行董秘王曉莉指出,“結合近期特別國債注資大行方案的落地,相信投資者也比較擔心,萬一城商行群體參照大行方案實施定增后會攤薄股東回報,我們能夠理解投資者既希望投資標的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又不希望被快速攤薄的雙重要求”。
杭州銀行的定增已經對授權延期了一年,但能否成行,仍存變數。
從股東層面來看,杭州銀行股東變動相對較大。外資股東澳洲聯邦銀行清倉撤離,派駐的董事辭任,而另一保險巨頭新華保險接盤。如今與新華保險在投資層面結成“盟友”的中國人壽再次清倉,杭州銀行的股價無疑將再次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