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式復合調味品企業百利食品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其北交所IPO輔導已順利通過,輔導機構為招商證券,這一進展標志著該企業上市進程邁入關鍵階段。與此同時,調味品行業內天味食品、太和坊、幺麻子等企業也紛紛傳出上市相關動態,調味品企業集體沖刺資本市場的態勢愈發明顯。
調味品行業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轉變,成為企業扎堆上市的重要背景。基礎調味品市場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甚至出現“零增長”,市場進入“存量優化”階段;而復合調味料市場在連鎖餐飲集約擴張的帶動下,規模從2019年的857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26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2%。隨著市場競爭焦點轉向技術與定制能力,企業面臨更高的技術壁壘和場景定制要求,尋求上市成為緩解資金壓力、支持產能擴張、推動國際化布局的重要途徑。
百利食品成立于2012年11月,專注于西式復合調味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業務格局以沙拉醬、番茄調料等醬汁類產品為主導,面包糠、調味粉等粉體類產品為第二增長曲線,終端客戶覆蓋連鎖餐飲、烘焙、零售終端及電商新零售等多個領域。財報數據顯示,2023—2024年,百利食品營收分別為16.1億元和19.1億元,同比增長27.4%和19.1%;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和2.8億元,同比增長41.7%和24.1%。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10.39億元,同比增長9.34%,歸母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11.26%。目前,百利食品已成為國內少數能與丘比、味好美、卡夫亨氏、好樂門等國外品牌競爭的西式復合調味品企業之一。
百利食品對北交所的布局早有規劃。2023年8月,企業提出“2025年6月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請,2026年6月完成上市”的計劃。2025年5月6日,百利食品在新三板掛牌,同日宣布擬申請北交所上市;5月9日,廣東證監局出具輔導備案登記確認書,自5月7日開始正式接受輔導。歷時三個月,百利食品順利通過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此次上市,百利食品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400萬股普通股,募集資金約11.64億元,其中6.46億元用于全國總部項目建設,4.97億元用于亨氏食品智慧工廠項目(一期),2215.74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
上海至匯戰略營銷咨詢機構總經理張戟分析認為,北交所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的主陣地,具有獨特的資本價值。若百利食品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將推動企業治理結構優化和規范化管理水平提升。目前,百利食品主要服務B端餐飲和零售客戶,上市后有利于其拓展家庭消費市場,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和影響力,進而帶動餐飲流通渠道的發展,增強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力。
在調味品企業集體擁抱資本市場的浪潮中,各企業的業務特色和上市目的各有不同。今年8月5日,欲成為“藤椒油第一股”的幺麻子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申請獲受理,其主打藤椒調味油、椒麻味型復合調味料等產品,藤椒油占營收主導地位;8月20日,已在上交所上市的“川味復合調味料第一股”天味食品宣布籌劃港股上市,旨在推動國際化戰略,加速海外業務布局,其主營火鍋調料、中式菜品調料、香辣醬等復合調味料;9月1日,太和坊在新三板掛牌,目標沖刺北交所“冬調第一股”,其產品以香腸臘肉調料(“冬調”)為主導,兼具中式菜品調料和發酵調味品特色,董事長陳道福表示,掛牌新三板是公司擁抱資本市場、謀求更大發展的新起點。
據勤策研究院數據,2024年中國調味品市場規模達4981億元,其中基礎調味品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3224億元增至2024年的3716億元,但增速放緩;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上市募資能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為產能擴張、多元化發展等提供資金支持。頭部企業如天味食品,因知名度較高,上市多出于國際化需求;北交所門檻相對較低,定位貼近中小企業,適合中小規模企業募資產能擴張、新品研發等需求。同時,北交所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為成長階段企業提供融資發展平臺,制度靈活,上市標準多元、交易市場化,能提高上市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政策資源支持,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