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興市場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迎來資金加速流入,中國再次成為全球資金追捧的焦點。據彭博社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19日的一周內,追蹤中國科技股的美國上市ETF——KraneShares金瑞中證中國互聯網ETF(代碼:KWEB)連續第六周獲得資金凈流入,創下自今年2月"DeepSeek時刻"以來最長的持續吸金周期。
該ETF單周吸引1.42億美元資金,過去六周累計凈流入達5.99億美元。盡管這一規模與年初"DeepSeek時刻"期間相當,但較1-2月同期的六周凈流入規模仍減少約三分之二。值得注意的是,資金流向變化與匯豐銀行最新發布的投資者調查結果形成呼應,顯示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意愿持續增強。
匯豐銀行新興市場投資調查顯示,投資者對新興市場整體前景的樂觀情緒顯著升溫。在8月4日至9月15日期間,該機構對管理4230億美元新興市場資產的100家機構投資者進行調研,發現62%的受訪者看好未來三個月新興市場表現,較6月的44%大幅提升;看跌比例則從14%降至7%,凈樂觀情緒(看漲比例減去看跌比例)由30%躍升至55%,創下該調查歷史次高水平。
在區域配置偏好方面,調查揭示出顯著變化。拉美地區仍受固定收益和外匯投資者青睞,但股票投資者將目光更多轉向亞洲市場。具體到國家層面,中國超越其他新興市場,成為全球股票投資者的首選目的地。市場普遍預期,未來三個月新興市場股市將延續上漲態勢,且表現將優于發達市場。
債券投資領域呈現結構性分化。盡管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外匯的整體凈樂觀情緒較6月有所回落(分析認為這與美元橫盤走勢相關),但本幣債券的吸引力持續增強。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本幣債和外幣債作為固定收益首選資產類別的受訪者比例均接近四分之一,顯示投資者正在平衡匯率風險與收益預期。
匯豐調查負責人指出,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既保持對新興市場資產長期增長潛力的信心,又在具體配置中展現出更精細的風險管理意識。這種"樂觀中帶謹慎"的態度,在股票與債券市場的資金流向差異中得到充分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