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承載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夢想的風箏,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2016年,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精心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與科技融合之旅——由濰坊著名風箏制作大師王永訓匠心打造的“木鳶風箏—飛鷹”,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啟了它的非凡太空之旅。
這只“木鳶風箏—飛鷹”設計精巧,重量僅300克,面積近似于一張A4紙,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工藝技巧。它隨著天宮二號升入太空,不僅成為首個進入太空的風箏,更在隨后的日子里,與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對接,共同在距離地球表面393公里的軌道上翱翔了66天,一舉創下了風箏飛行高度的世界新紀錄。
同年11月,隨著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安全著陸,這只意義非凡的風箏也結束了它的太空之旅,重返地球。11月22日,中國航天城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開艙儀式,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親自將這只風箏交到了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代表的手中,標志著這場跨越天際的文化科技交流活動圓滿落幕。
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成為當年航天領域與傳統文化融合的一大亮點。人們紛紛贊嘆于濰坊風箏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中國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如今,這只曾翱翔于太空的“木鳶風箏—飛鷹”,已正式入駐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作為“飛得最高的風箏”永久展出,繼續向世人講述著這段跨越天際的文化科技傳奇,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觀賞,感受那份來自宇宙深處的文化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