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天大樓林立的城市中,如何高效安全地清洗外立面一直是困擾行業的難題。傳統"蜘蛛人"作業模式不僅面臨高空墜落風險,還受限于勞動力短缺和成本攀升。如今,無人機技術的突破為高空清洗帶來全新解決方案,成都多家企業率先布局這一新興領域,探索智能化清潔新路徑。
成都西匯市政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試驗場上,一臺加裝高壓水槍的清洗無人機正在演示作業。這臺由邁優威科技研發的設備,通過外接系留電源實現持續供電,配備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可自動保持80厘米安全距離。"當檢測到障礙物時,無人機會立即懸停并調整飛行軌跡。"技術負責人萬千介紹,設備還搭載了安全降落傘裝置,即使失控也能確保地面安全。該機型自去年下半年投入市場后,已實現近百臺出貨量,客戶涵蓋多個城市的高樓清潔項目。
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無人機展現出顯著優勢。據實測數據,熟練飛手操控無人機每小時可完成500平方米清洗,效率是人工的5-10倍。成本方面,當前市場價控制在每平方米2-3元,較人工清洗降低40%以上。更關鍵的是安全性能的質的提升——操作人員全程在地面監控,徹底消除高空作業風險。針對異形建筑表面,無人機的靈活飛行能力可覆蓋傳統工具難以觸及的區域,配合特制溶解劑實現無水漬清潔。
市場潛力正在加速釋放。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2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已突破2000座,但2024年無人機清洗滲透率僅2%。隨著技術成熟,預計到2030年該比例將提升至20%,形成223億元規模的市場。這種轉變已引發資本關注:西航投集團今年6月在新川科技園完成無人機清洗系統試點;蜀之翼科技8月落戶成都,計劃同步開展外墻巡檢業務;本地建材企業蜀源港泰更主動尋求合作,其2000平方米廠房墻面清洗成本有望從每平方米4元降至2元以內。
技術迭代仍在持續。針對超高層建筑飛行限制,部分企業正研發混合動力機型,通過優化電池能量密度延長續航時間。在清洗溶劑配方上,科研團隊已開發出生物降解型產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行業規范建設也在提速,相關部門正牽頭制定操作標準,涉及空域申報、設備檢測、人員資質等關鍵環節。
盡管前景廣闊,產業發展仍面臨現實挑戰。現行空域管理規定要求120米以上飛行需復雜報備流程,制約了超高層建筑清洗效率。市場認知度不足導致部分客戶持觀望態度。但先行者已看到機遇——西匯公司正在拓展高空噴涂業務,其集團大樓外立面改造項目即將啟動。這種"清潔+維護"的一體化服務模式,或許將重新定義建筑外立面管理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