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愛好者們翹首以盼的年度天文盛景——“超級月亮”,即將在11月5日震撼登場。當晚,隨著夕陽余暉逐漸消散,夜幕緩緩降臨,一輪格外碩大明亮的滿月將緩緩升起,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焦點。
據天文專家介紹,11月5日21時19分前后,月亮將呈現最完美的圓形。而9個小時后,也就是11月6日6時27分,月球會運行至近地點,此時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35.7萬公里,這是2025年所有滿月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也正因如此,11月5日晚的這輪月亮將成為今年最大滿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超級月亮”。
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表示,每年“超級月亮”都備受關注。從數據上看,最大的圓月和最小的圓月在直徑上相差約14%,面積上則大了30%。不過,這種大小差異,僅靠肉眼直觀觀察并不容易察覺。寇文解釋道,在天文領域,“超級月亮”更準確的稱呼是“近地點滿月”,即月球運行至近地點附近時出現的滿月,與之相對的還有遠地點滿月。
“超級月亮”的形成與地球和月球的軌道運動密切相關。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呈橢圓形,這使得月球與地球的距離不斷變化,近時約36萬千米,遠時超過40萬千米,這個運動周期大約為27天半。與此同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從地球上看,月球完成一次完整的月相變化周期,即從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需要約29.5天。這兩個周期的細微差異,導致每次滿月時月球在軌道上的位置,特別是與地球的距離有所不同。當地球、月球、太陽排成近似直線形成滿月,且月球恰好位于或非常接近近地點時,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滿月就會比平時更大、更亮,這便是“超級月亮”的形成原理。
若想親眼見證這輪年度最大滿月的震撼,掌握一些觀測技巧能帶來更佳的視覺體驗。北京天文館介紹,本次“超級月亮”的最佳觀測時間是月亮升起后不久,大約在日落后1小時內。這是因為月亮剛從地平線上升起時,人類大腦會自然對地平線附近的物體產生放大感知,再加上地面景物作為參照,“超級月亮”會顯得比高懸天空時更加巨大壯觀,這就是著名的“月亮錯覺”。寇文形象地解釋道:“我們的眼睛并不完全客觀。當月亮剛從地平線上升起,附近有建筑物、樹木等襯托時,看起來比較大;等到半夜升到高空,周圍沒有參照物,就會感覺小一些。”
以北京為例,11月5日的日落時間大約在17時04分前后,月亮在16時40分左右從東方地平線升起,月落時間則在6日早晨約7時32分。雖然整個夜晚大部分時間都適合觀測,但日落后1小時是“黃金窗口期”。在觀測地點選擇上,視野越開闊越好,城市制高點、地標高樓平臺、郊外山頂、海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欣賞“超級月亮”無需攜帶專業設備,其亮度和大小已足夠震撼。不過,若使用雙筒望遠鏡,就能清晰看到月球表面的大型環形山和月海等細節;若有一架小型天文望遠鏡,還能進一步分辨月面更精細的地貌,如輻射紋、撞擊坑邊緣的陰影等。
據了解,2025年全年共有3次“超級月亮”出現,除了11月5日這次,10月17日已出現過一次,最后一次將在12月5日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