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雙11,不僅是消費者與商家的狂歡,更成為眾多前沿技術的重要試驗場。當人們熱衷于討論GMV、主播戰報時,這場全民購物活動背后的技術力量,正悄然推動著商業世界和日常生活的變革。
回溯雙11發展歷程,技術的突破往往源于業務需求的倒逼。2009年首屆雙11,支付寶核心數據庫因交易量激增險些崩潰,這一危機催生了自主數據庫的研發,并推動了去IOE運動的發展。2013年移動端爆發,CDN和彈性架構在雙11高并發的壓力下迅速成熟。隨著直播電商興起,實時音視頻技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是業務需求撕開的口子,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方向。
如今,AI技術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其在應用場景中仍存在巨大落差。看似需求旺盛,但高評分模型往往難以準確理解需求方的真實意圖。AI行業缺乏一個基于真實需求的benchmark,而雙11恰好成為檢驗AI應用能力的最佳平臺。其評判標準簡單直接:系統能否承受住業務洪峰的沖擊,響應速度是否足夠快,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在今年的雙11中,AI表格成為首個接受考驗的技術領域。隨著大促周期延長至一個月,商家需要同時管理多個渠道,實時協同的需求急劇增加。傳統表格百萬行的處理上限成為商家面臨的重大挑戰,他們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整合數據、流程和智能決策的輕量化系統。
萬龍在電商客服領域擁有近十年經驗,他深知大促期間最棘手的問題不是投訴量多,而是無法快速定位投訴對象。過去,森馬電商客服依賴Excel處理客戶反饋,人工錄入效率低下,分析結果滯后,導致爆款斷貨、用戶體驗受損。今年雙11前,釘釘AI表格的引入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RPA工具自動抓取電商平臺消費者評價和小紅書博主內容,AI字段實時判斷情感傾向,標簽化統計將問題分類呈現。處理能力的突破使萬龍能夠分析更長周期的數據,為推送和轉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對于中小商家而言,AI表格帶來的效率提升尤為重要。埃羅赫AlmondRocks是一個僅有幾十人的原創設計師品牌,每年需與6000多個達人合作,但商務團隊僅4-6人。過去,商務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在多個平臺間手動跳轉,數據清洗工作繁重。今年雙11,他們采用釘釘AI表格,通過RPA插件自動抓取數據,商務人員只需錄入物流單號,AI字段即可自動查詢簽收狀態,輸入筆記鏈接即可更新點評贊數據。系統實時監測爆款筆記,一旦數據異常立即推送提醒,使公司一半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支撐這些系統穩定運行的是釘釘AI表格在處理能力上的重大突破。雙十一前,釘釘宣布與阿里云技術團隊合作,實現單表容量1000萬熱行的技術突破。這意味著即使面對雙11這樣的業務洪峰,所有數據也能在一張表格上實時協同,無需人工分表。高頻變動、跨多表關聯、千人同時編輯等復雜需求得以輕松應對。
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熱行”技術。傳統表格架構下,數據靜態存儲,公式計算單線程,跨表關聯脆弱。而熱行技術使每一行數據具備動態計算能力,能夠實時觸發公式、跨表聯動、啟動自動化流程。例如,線上店鋪或線下門店訂單系統處理大量數據時,傳統表格會因重算整張表而卡死,而熱行架構僅對變動行進行局部計算,其他數據保持靜默。這種存算一體的設計使AI表格在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展,雙11的實戰驗證了其在千萬級數據量下的穩定性。
這一技術突破源于客戶需求的迫切推動。幾個月前,釘釘AI表格等產品調用量急劇上升。更早之前,釘釘團隊發現某電商客戶在雙11前的測試數據異常,單表行數普遍突破幾十萬。傳統數據庫架構下,每增加10萬行數據,查詢響應時間就增加幾秒,實時計算時系統甚至直接崩潰。客戶需求的迫切性促使技術必須進行變革,這正是雙11風格商業對技術反向推動的典型案例。
今年7月,釘釘決定戰略投入AI表格領域,與阿里云數據庫團隊聯手攻堅,旨在解決AI時代暴增的數據需求,并探索表格、軟件等內部協同工具直接進入商業環境的新形式。此前,釘釘創始人兼CEO無招曾表示,這是阿里內部對技術和理想有追求的人們的聯合。當時,他們的目標還是百萬行,沒想到最終實現了千萬行的突破。阿里云ADB-PG數據庫團隊直接駐場釘釘辦公,與AI表格工程師結對編程。
研發過程中,客戶需求始終是導向。客戶提出的具體要求包括:前10分鐘內對某款差評商品進行庫存預警,同時觸發自動補貨流程并推送給商品總監。這一需求涉及跨表查詢、AI分析、自動化推送三個環節,舊架構下需要數十秒,新架構實現了秒級響應。釘釘AI表格的技術突破,正是基于電商行業在雙11戰場上的迫切需求。
釘釘AI表格的價值不在于發明新功能,而在于站在“數據+AI”與“規模化協作”的交匯點,扛住了千萬級數據量的考驗。這意味著AI表格能夠承接猛烈的商業需求,成為今天toB領域競爭的分水嶺。從2024年開始,多維表格、智能表格、AI表格、數據表成為各家toB公司的核心敘事。當處理行數突破千萬量級,市場將劃分為兩類玩家:一類仍在優化內部協同,另一類已開始支撐核心商業。
回顧協同辦公戰場的發展脈絡,2020年至2021年是“音視頻戰爭”,2022年轉向“文檔戰爭”。這兩個階段的競爭更多圍繞技術和產品本身,比拼技術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而今天,釘釘提出的破局思路是“讓文檔成為過去式”,AI時代的工作方式應讓AI理解物理世界、操控工具、做出決策。
表格成為這一理念的最佳載體:它簡單易用,人人都會;又足夠強大,能承載完整業務流程。當AI助理能用一句話生成自動化工作流時,企業創新的門檻得以降低。業務人員不再需要適應機器規則,而是讓機器理解業務邏輯。這種“技術平權”使一線員工從數據錄入員轉變為AI應用的創造者。
這一階段的競爭已從產品和技術本身,進入到新技術如何與真實商業需求結合的階段。千萬行突破發生在雙11,正是AI產品勝負手不在實驗室benchmark分數,而在真實業務灰度中的證明。釘釘AI表格能率先突破,不是因為算法更先進,而是因為它更早、更深地扎進了電商這個“數字原生”行業。
身處阿里生態中,釘釘更理解大促周期延長對數據分析精度的要求,以及全域運營成為常態時數據抓取必須跨越平臺壁壘的需求。直播電商爆發后,協作必須實時同步到每一個主播和商場。這些電商經驗、基礎設施經驗和企業級服務經驗,使釘釘率先實現了技術突破。
當能夠具體感受這些需求時,產品節奏也會更準確。釘釘保持著每3周一個版本更新的節奏,從多維表功能全面免費開放,到AI字段模板上線、針對電商行業上新,再到AI表格發布,最終在100天技術攻堅后實現單表容量1000萬熱行的提升。
這種被雙11試煉過的技術能力,有可能從單點優勢發展為網絡效應。今天,真正能帶來實際價值的AI應用,都應接受雙11這樣的洗禮,理解真實業務需求,用技術突破解決這些問題,在最極端場景中扛住業務壓力,成為改變商業世界和人類使用AI方式的關鍵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