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屆中國EMBA項目排行榜”及相關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同時揭曉了“中國港/澳區域的影響力中文EMBA項目”評選結果。本屆榜單與報告以“STEM:EMBA商學教育與培養的新挑戰”為核心議題,聚焦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四大領域對管理教育的深刻影響,為行業提供兼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的參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利普·阿吉翁與彼得·霍伊特在其著作中,將約瑟夫·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理論”數學化,并納入主流經濟增長模型。這一突破不僅標志著管理學向經濟學的理論躍遷,更凸顯了STEM學科與管理學交叉融合的必然性。當前,管理者面臨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需同時掌握管理知識與STEM技能以應對復雜挑戰,這一趨勢推動商學院重新定義教育目標與課程體系。
本屆榜單編制模式實現重大革新。研究團隊將往年“分析研究+榜單”的融合形式拆分為獨立模塊,系統梳理國內外商學教育趨勢,重點剖析國內EMBA項目的環境、招生、課程及教學模式等關鍵問題。其中,STEM成為貫穿榜單編制的核心線索,直接影響“教學創新與實踐TOP15”“科技戰略與創新力TOP15”等子榜單的評選標準。
主榜單評選涵蓋37個項目,綜合考量教學創新、科技戰略、生源質量及社會責任等多維度指標。清華經管EMBA憑借“理工+管理”融合課程位居榜首,其依托清華大學理工科優勢,開發多門跨學科課程,致力于培養兼具科技創新能力與管理素養的復合型人才。浙大EMBA通過“學科交叉BEST戰略”位列第二,該戰略整合商業、工程、科學與技術資源,依托九大學科交叉行動,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創新方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EMBA以STEM課程貫穿全體系,圍繞科技前沿、產業趨勢、資本運作與管理實踐構建模塊化課程,并形成“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共創機制,位列第三。
榜單顯示,理工類大學EMBA項目表現亮眼,入圍數量較往年顯著增加,排名波動幅度較大。這類項目憑借STEM資源優勢,在“教學創新”與“科技戰略”維度得分突出。相比之下,財經類大學EMBA項目因資源限制面臨持續挑戰,榜單內項目數量減少且排名分化明顯,首名與次名差距進一步拉大。例如,上海財大EMBA通過重構“數智商學與價值財經”體系,推出四大班型與七大專業方向,將數智技術深度融入財經教育,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生源質量成為評選的“二元性”指標。榜單不僅關注招生規模,更考察生源結構、質量及招生手段的合理性。若某項目2025屆生源規模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或區域院校均值,將被扣分甚至取消評榜資格。“可持續社會責任案例”雖不影響排名,但入選項目需體現商業價值與社會貢獻的平衡,例如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或參與公益事業。
部分項目因特色課程脫穎而出。廈大EMBA開設“大數據與商務智能”“信息技術與企業變革”等課程,實現理工類技術與管理應用的直接融合;同濟經管EMBA推出“對話科技,創建指數型組織”課程,整合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學科知識,探索組織創新路徑。這些實踐表明,跨學科融合已成為EMBA教育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當前,EMBA項目正面臨招生與課程改革的雙重考驗。企業高管能力再造需求與潛在學生畫像的變化,倒逼商學院調整供給策略。專家建議引入“服務質量差距模型”,通過跟蹤學生期望與實際感知的差距,優化課程設計、服務標準與交付承諾的匹配度。這一方法或為提升教育滿意度提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