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雷軍的小米汽車還在為站穩市場腳跟而努力時,京東汽車以一場出人意料的“價格風暴”殺入新能源汽車戰場。這款名為埃安UT Super的小型純電轎車,以4.99萬元的換電版價格和4.54萬元的租電版實際到手價,瞬間成為行業焦點,甚至被網友戲稱“讓五菱宏光MINI EV都坐不住了”。

這款由京東聯合廣汽、寧德時代打造的“國民好車”,不僅價格顛覆認知,配置也頗具競爭力。搭載寧德時代巧克力電池的車型,續航里程達500公里,支持99秒極速換電,徹底解決用戶里程焦慮。作為華為云車機首款搭載車型,其在智能交互、算力存儲等方面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安全配置上,倒車哨兵、540度全景影像等功能的加入,讓這款低價車型絲毫不顯“廉價”。
京東的造車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7年蔚來ES8發布會上,劉強東夫人章澤天曾透露,丈夫僅用10秒就決定投資蔚來,這筆“閃電投資”曾被視為京東汽車夢的開端。然而,如今看來,那或許只是京東布局汽車產業的“前奏”。今年初,京東正式官宣造車計劃,但并未急于推出產品,而是通過“國民好車上市計劃”征集用戶需求,甚至推出“個人定制”概念,讓消費者參與車型設計,成功制造市場期待。
這場營銷大戲的高潮,出現在京東首臺車001號的線上拍賣會。23萬人圍觀下,競價從4.99萬元起拍價一路飆升至7819萬元,創下新能源汽車拍賣紀錄。然而,最終買家卻意外放棄付款,引發“自導自演”的猜測。業內人士分析,無論真相如何,這場拍賣已達成目的——通過極致話題性,讓京東造車概念深入人心。7819萬元的“虛擬價格”,為新車賦予了遠超實際價值的品牌溢價。
與小米親自下場造車的“重資產”模式不同,京東選擇了一條“輕資產整合”路徑。它不直接生產汽車,而是與廣汽等傳統車企合作,由后者負責制造,京東提供品牌、渠道和智能生態支持。這種模式讓京東避免了建設生產線的高額投入,同時能最大化利用自身在物流、零售和科技領域的優勢。例如,京東可依托全國線下門店和線上平臺,為新車提供銷售場景;已有的服務網絡也能快速轉型為汽車售后網點。

京東的“價格打法”與小米如出一轍。小米SU7靠性價比打開市場,京東新車則直接將價格拉至冰點,背后都是對規模效應的追求。對京東而言,汽車不僅是商品,更是生態入口——可與智能家居、物流網絡形成協同,同時積累出行數據,為智慧城市布局鋪路。但挑戰同樣存在:汽車行業的復雜性遠超3C產品,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都是京東必須跨越的門檻;輕資產模式雖降低門檻,卻也意味著對供應鏈的控制力減弱。
京東的入局,讓本就擁擠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再起波瀾。它不追求“黑科技”或“顛覆行業”的口號,而是聚焦國民出行的基本需求,用資源整合和極致價格開辟新賽道。這場由互聯網巨頭發起的“汽車革命”,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