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迎來歷史性時刻——神舟二十號與神舟二十一號乘組完成第七次“太空會師”。2025年11月1日凌晨,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打開艙門,迎接神舟二十一號乘組入駐。這場跨越星辰的“握手”不僅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里程碑,更拉開了新一輪太空科學實驗的序幕。
此次任務中,4只經過特殊訓練的小黑鼠成為焦點。它們將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為期5天的生命科學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軌實施哺乳動物空間實驗。科研人員透露,這些小鼠并非普通實驗鼠,而是從數百只候選者中嚴格篩選出的“精英”,其基因與人類高度同源,體型小巧且繁殖周期短,是研究太空環境下生命體變化的理想模型。
要成為合格的“動物航天員”,小鼠需通過多重考驗。在“體能關”中,它們需在加速旋轉的轉棒上保持平衡,考驗抓握力與耐力;通過二維旋轉儀模擬太空暈動癥,適應多維度旋轉環境;科研人員還會將小鼠倒吊,觀察其掙扎反應,篩選出適應力強的個體;迷宮測試則評估它們在失重環境中的空間認知能力。最終,4只表現最優的小鼠脫穎而出,入住模擬太空艙的緊湊型飼養籠,提前適應在軌生活。
在軌期間,科研團隊將通過多維度視頻監測,記錄小鼠的行為變化,探究空間環境對生理機能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天達指出,實驗目標包括建立哺乳動物天地研究全流程體系、驗證空間飼養關鍵技術,以及研究小鼠器官系統對微重力的應激響應,為未來長期太空駐留提供科學依據。
除生命科學實驗外,本次任務還搭載了6項科學實驗,總重量達63.2公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載荷專家張洪章將在軌開展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光學原位研究,探索空間環境對電池性能的影響。“空間環境下遺傳密碼起源與手性的關系”“微重力環境下活性膠體的結構與動力學”等實驗也將陸續展開,涵蓋流體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
任務結束后,4只小鼠將隨神舟二十號飛船返回地球,進入后續分析階段。這場“太空之旅”不僅為人類探索宇宙生命科學開辟了新路徑,更彰顯了中國航天在多學科交叉研究中的綜合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