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能源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蕪湖長江LNG內河接收站,一場科技賦能安全生產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一臺搭載先進技術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正沿著槽車充裝區的專用吊軌平穩運行,標志著該接收站智能化巡檢體系正式邁入新階段。
這套由企業與科研團隊聯合研發的智能巡檢系統,集成了AI視覺識別、紅外熱成像、多傳感器融合等核心技術。機器人通過自主導航技術沿預設軌道移動,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對充裝區的全方位監測。其搭載的紅外熱成像模塊具備超低溫環境適應能力,能精準識別設備表面溫度異常,結合氣體傳感器可實時檢測泄漏風險,同時對現場儀表讀數進行智能識別,并對明火等危險源保持高度敏感。
在接收站集控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調度大屏幕實時查看機器人傳回的監測數據。依托場區5G網絡的高速傳輸,機器人采集的各類數據被即時上傳至云端分析平臺。系統運用智能算法對數據進行深度處理,不僅替代了傳統人工巡檢的數據記錄工作,更實現了風險預警的自動化與可視化。這種"機器巡檢+云端分析"的模式,使安全監測效率得到質的提升。
運行值班人員介紹,過去人工巡檢需每兩小時進行一次,無論嚴寒酷暑都要戶外作業。現在智能機器人實現24小時連續值守,工作人員只需在控制室即可掌握現場動態。"這不僅大幅減輕了勞動強度,更讓巡檢頻次從'定時巡查'升級為'實時監控',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據統計,系統投入使用后,設備故障發現時間縮短了70%,泄漏風險預警準確率達到98%以上。
該系統的成功應用,為LNG接收站構建了"人防+技防"的雙重保障體系。通過智能巡檢機器人與現有安全系統的深度融合,接收站形成了覆蓋設備狀態監測、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閉環,為低溫環境下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這項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企業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也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