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日因大規模召回計劃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此次召回涉及超11萬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通過OTA技術進行軟件升級,以消除輔助駕駛功能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這已是小米汽車年內第二次因輔助駕駛問題啟動召回程序,引發市場對其智能駕駛技術成熟度的關注。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公告,此次召回范圍涵蓋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車型。問題集中在L2級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上:在特定極端場景下,系統對障礙物的識別、預警或處置能力可能不足,若駕駛員未及時介入,將增加碰撞風險。小米汽車承諾通過OTA技術免費升級軟件,優化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動態車速功能,以提升輔助駕駛的可靠性。
此次召回并非小米汽車首次因輔助駕駛問題采取行動。今年年初,該公司已因軟件策略缺陷召回30931輛SU7,原因涉及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的探測異常。兩次召回均采用OTA技術解決,凸顯智能汽車時代“軟件召回”的常態化趨勢。
智能汽車行業正經歷從“硬件定義”到“軟件定義”的轉型,OTA技術已成為修復軟件缺陷的主要手段。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通過OTA方式實施的召回次數同比增長246.8%,涉及車輛超400萬輛。特斯拉中國等車企也曾采用類似方式召回車輛,升級后視攝像頭或轉向系統軟件。
盡管市場對小米此次召回反應平穩,部分觀點認為OTA升級減少了用戶的時間成本,但年內兩次召回均與智能輔助功能相關,仍暴露出其技術能力的提升空間。智能駕駛是小米汽車的核心戰略之一,公司早在2021年便通過投資縱目科技布局自動駕駛領域,并在2023年宣布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計劃2024年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然而,技術推進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發生嚴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發生時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盡管官方調查尚未公布結果,但該事件已對公眾對智能駕駛的信任造成沖擊。此后,小米悄然將訂購頁面中的“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并強調相關功能需駕駛者時刻關注路況。
盡管面臨挑戰,小米仍在輔助駕駛領域持續投入。今年7月,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透露,小米與英偉達正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軟件。此次召回后,小米汽車表示將堅持“用戶安全第一”的原則,通過OTA升級逐步完善輔助駕駛功能。如何重建公眾對智能駕駛技術的信心,已成為小米及整個行業需要共同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