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近日舉辦“虛假營銷治理”專題開放日活動,首次披露專項治理行動的階段性成效。自今年3月啟動跨部門聯合打擊機制以來,平臺累計處置虛假賬號超1200萬個,清理違規營銷筆記1376萬篇,刪除虛假互動評論3.6億條,相關違規內容的曝光量較治理前下降60%。
針對網絡空間長期存在的虛假營銷亂象,平臺創新采用“全鏈條治理”模式,打破傳統單一部門處理局限,組建涵蓋技術、運營、法務等多職能的虛擬作戰單元。該機制實現從賬號注冊源頭到內容傳播終端的閉環管控,覆蓋賬號識別、內容攔截、行業規范制定、品牌溯源等全流程環節。
在技術攻堅層面,平臺通過AI算法升級和多維度數據關聯分析,顯著提升違規內容識別效率。治理響應速度從初期按周處理壓縮至小時級響應,部分高風險內容已實現實時攔截。針對“偽素人賬號”“眾包刷評”等新型違規形態,技術團隊開發出行為模式識別模型,精準打擊虛假人設包裝和規模化刷量行為。
行業治理方面,平臺在留學咨詢、房產中介、婚戀服務等12個重點領域建立資質審核白名單制度,違規賬號數量較治理前下降42%。同步上線的“品牌清源系統”對2300余個違規品牌實施分級懲戒,建立包含18萬條違規特征的“黑種子庫”,通過內容比對技術將新發違規內容識別率提升至89%。
治理成效已顯現于市場生態。據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依賴“模板化筆記”和“素人造勢”的營銷機構中,63%開始轉型合規經營,28%轉向原創內容創作。平臺“生態哨兵”監測系統可實時捕捉異常內容聚集現象,將群體性違規行為的處置時效縮短至15分鐘內。
平臺治理負責人表示,后續將持續優化算法模型,計劃每季度公開治理數據白皮書,并建立由行業專家、用戶代表組成的監督委員會。通過構建“技術防御+制度約束+生態共建”的三維治理體系,最終實現虛假營銷成本遠高于違規收益的管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