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長春的天空被一場盛大的航空盛會點亮。2025空軍航空開放活動與長春航空展同步啟幕,這場集科技、文化與夢想于一體的藍天盛宴,不僅點燃了市民的熱情,更成為展示這座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獨特窗口。
飛行表演區無疑是當天最炙手可熱的區域。隨著“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戰機劃破長空,一場驚心動魄的“空中芭蕾”正式上演。六架戰機以70度仰角直沖云霄,在云層間勾勒出優美弧線,機翼間距不足5米,令現場觀眾屏息凝神。而“雙機點贊”動作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飛行員操控戰機,用尾煙在藍天繪出心形軌跡,既是對觀眾的深情致意,更是對祖國的莊嚴告白,引來陣陣歡呼。
作為東道主,空軍航空大學派出的“紅鷹”與“天之翼”兩支表演隊同樣表現搶眼。“紅鷹”在保留“八機斤斗”“七機開花”等經典動作的基礎上,優化了“雙機點贊”“五機水平開花”等編排;“天之翼”則通過提升動作流暢性與視覺沖擊力,讓“九機雁隊通場”“鉆石隊盤旋”等場面更加震撼。本次表演首次吸納兩名女飛行教員參與,為這場鋼鐵與速度的盛宴增添了一抹柔美。
長春與航空的淵源,遠不止于一場表演。這座城市是中國航空夢的搖籃之一——1946年,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通化成立,后輾轉扎根長春。東北老航校不僅開創了人民軍隊培養航空人才的先河,更為新中國航空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這里仍是空軍航空大學所在地,無數飛行學員從這里啟航,長春也因此被譽為空軍飛行員的“第二故鄉”。
本屆航空展上,空軍集中展示了百余型現役及經典退役裝備。殲-20首次公開靜態展示,轟炸機編隊首次通場飛行,成為全場焦點。而在長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空軍館、軍工央企館、吉林省航空航天產業館等展區,以“大國重器·空天未來”為主題,全面呈現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地方航空產業特色。
吉林省航空航天產業館內,長光衛星的展臺尤為引人注目。作為我國首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吉林一號”星座在軌衛星已達117顆,成為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從傳統工業基地到航天新城,長春的轉型之路,正通過一顆顆“吉林一號”衛星,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商業航天的雄厚實力。
對于孩子們來說,這場航空展更是一堂生動的啟蒙課。無人智能館內,“智能賦能·融合共贏”的主題深深吸引著小觀眾。他們圍在無人作戰體系展臺前,緊盯概念模型與智能演示系統,有的戴上VR設備體驗無人機集群編隊,有的在交互屏前規劃路徑,驚嘆聲此起彼伏。一位小學生興奮地說:“原來無人機不只是飛行器,還是一個智能家族!”
科普研學館則像一座航空航天的魔法世界。中國航天博物館帶來的長征系列火箭發動機實物巍然矗立;上海天文館團隊打造的8K球幕劇場正在上演《筑夢天宮》,孩子們仰望蒼穹,仿佛伸手可觸星辰;在“我們的聲音上太空”互動區,他們錄下自己的航天夢想,期待有一天能飛向宇宙。這場展覽,不僅打開了孩子們觸摸藍天的窗口,更在無數幼小心靈中播下了航空航天的種子。
長春的航空夢,不止于一場展覽。根據規劃,國際航空博覽城將打造為一個以航空為主題,集展覽、體驗、科普、文旅于一體的城市新空間,實現“永不落幕的航空展”。其中,“一展”即長春航空展,正以戰機轟鳴、靜展奪目、互動體驗沉浸的方式,吸引全國航空愛好者;“一園”即藍天公園,已向公眾開放,將綠地景觀與航空元素巧妙融合,成為融航空文化與現代生活于一體的休閑新地標;“一區”即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正在穩步推進,未來將成為“造飛機、用飛機、飛起來”的產業高地。
從戰機呼嘯的航空展,到孩子們奔跑歡笑的藍天公園;從長光衛星的“太空名片”,到低空經濟產業的蓄勢待發——長春,正以航空為翼,迎風而上,打開一片屬于新時代的無垠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