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宣布,公司正加速推進半固態與全固態電池的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進程。他特別介紹了自主研發的“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該技術通過優化膠液配方與仿形梯度熱壓工藝,成功將電解質層從隔膜到極片的轉移率從20%提升至95%以上,解決了半固態電池量產的關鍵技術難題。
據楊紅新介紹,這項創新工藝不僅無需改造現有生產線,還能顯著提升產品性能。數據顯示,采用該工藝后,HIPOT測試良率提高10%,壓差不良率降低6%,安全性能提升50%。結合高鎳正極材料,該方案已成為業內成本最低、最具量產可行性的半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目前,蜂巢能源已建成2.3GWh專用產線,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電芯開發,計劃于2025年11月啟動C樣批量試制。
在市場應用方面,這款方形電芯已獲得歐洲知名車企訂單,并成功中標央企eVTOL項目。同時,公司正在開發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軟包半固態電池,已向某央企低空飛行器項目送樣,預計今年實現首飛。楊紅新透露,通過材料體系與工藝創新,該產品有望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時,實現能量密度的突破性提升。
關于固態電池路線圖,蜂巢能源公布了詳細規劃:2025年底前完成10Ah級、400Wh/kg全固態電芯體系開發;2026年實現第一代半固態電池量產爬坡,同步啟動第二代400Wh/kg半固態產品開發;2028年推出第三代450Wh/kg半固態電池,并計劃完成70Ah以上、500Wh/kg純固態電池的技術開發。這一系列布局顯示,公司正通過階梯式技術迭代,逐步向全固態電池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