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吉利汽車集團發布《臺州宣言》,正式開啟“一個吉利”戰略轉型。時隔一年,這場涉及組織架構、技術路線與品牌定位的深度整合,已進入關鍵攻堅階段。其中,智能駕駛業務的整合尤為引人注目——吉利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千里智駕”,將極氪、吉利研究院及曠視科技旗下邁馳智行的智駕團隊統一收編,試圖在輔助駕駛領域走出一條兼具技術領先性與經濟性的新路徑。
“吉利不是聰明的小孩,而是‘笨小孩’。”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用這句話形容企業的轉型哲學。在他看來,所謂“笨”,是摒棄投機心態,以踏實的態度一步步實現目標。這種理念貫穿于智駕業務的整合中:過去吉利內部存在多個智駕團隊,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的問題突出,如今通過“千里智駕”實現技術、人才與數據的集中管理,核心目標是融合千里科技的AI模型能力與吉利的量產工程經驗。
與行業主流的“全棧自研”或“完全依賴供應商”模式不同,吉利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千里智駕作為集團唯一的輔助駕駛核心實體,未來將下設子公司“千里浩瀚”,專為吉利提供智駕服務。淦家閱解釋,這種模式既能保持技術主動性,避免被供應商“卡脖子”,又能通過規模化降低成本。例如,吉利銀河M9搭載的11合1電驅系統實現跨品牌通用,發動機由吉利與雷諾的合資公司“浩思動力”供應,底盤架構成本甚至細化到子模塊層面——這些技術復用與效率提升,正是整合的直接成果。
品牌定位的清晰化是另一大突破。淦家閱明確劃分了三大品牌的邊界:極氪主打豪華科技,領克聚焦中高端運動性能,銀河則定位主流高價值市場。以9系車型為例,領克900、銀河M9與即將上市的極氪9X雖同屬中大型SUV,但分別瞄準高端、主流與豪華細分市場,形成互補的產品矩陣。林杰透露,這種“杜絕重復投入”的策略已初見成效——銀河M9將車長超5.2米的大六座SUV價格壓至20萬元以內,打破了此前樂道L90等車型建立的“20萬級”門檻,同時展現了吉利的控本能力。
然而,整合的挑戰遠未結束。技術路線的統一、團隊文化的融合以及研發節奏的協同,仍是千里智駕必須跨越的門檻。淦家閱坦言,能否快速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智駕產品,回應外界對吉利技術實力的期待,是當前面臨的關鍵考驗。例如,極氪早期因選擇Mobileye高精地圖路線而陷入技術迭代困境,后轉向自研“千里浩瀚”方案,但老車主對智駕升級的抱怨仍需解決。對此,吉利管理層在云南舉辦的“全球用戶委員會-理事共創會”上直面質疑,并提前公布了2025年下半年四款在售車型的更新計劃,結果訂單量環比增長15%-20%,印證了“真誠比短期銷量更重要”的品牌理念。
在極氪與吉利的整合進程中,極氪的定位調整成為焦點。作為吉利新能源轉型的“排頭兵”,極氪在不到四年時間內交付量突破55萬輛,平均售價接近30萬元,最高售價達90萬元,并進入40多個國家和地區。淦家閱肯定了極氪的階段性成果,但也指出其成長中的煩惱:新能源汽車迭代速度極快,極氪在追求技術升級時忽視了與用戶的透明溝通。例如,老款車型的Mobileye智駕升級爭議,促使吉利反思用戶型企業的發展路徑。
市場環境的變化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壓力。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已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近九成份額,而政策層面提出的1550萬輛年銷量目標(同比增長約20%),迫使企業加速技術下放與價格戰。在10-20萬元價位段,吉利與比亞迪的短兵相接尤為激烈。為此,吉利上調年度銷量目標至300萬輛,并加快產品投放節奏:極氪9X、星耀6等新車型即將上市,第五代帝豪、極氪X等車型也將推出改款。
“控制成本不是簡單的商務手段,而是技術體系能力的體現。”淦家閱以銀河M9為例,解析了吉利的造車哲學:11合1電驅系統、浩思動力的先進發動機、細化到子模塊的底盤架構,這些技術積累源于吉利近11年超過2500億元的研發投入。如今,這些投入正進入收獲期——銀河品牌累計銷量突破133萬輛,成為最快達成百萬銷量新能源品牌,而極氪的技術反哺與領克、銀河的成功,共同構成了吉利生態的協同效應。
面對整合后的新格局,極氪的未來規劃逐漸清晰。作為高端市場的開拓者,極氪需在技術迭代與用戶溝通間找到平衡;作為技術反哺平臺,其三電技術、智能座艙與輔助駕駛的全棧自研能力,將為領克與銀河提供支持。淦家閱強調,吉利始終保持開放態度,只要行業需要,千里智駕的技術均可賦能全產業鏈。這場涉及技術、品牌與管理的深度變革,正考驗著吉利“龐大艦隊”的協同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