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保近日完成H股零息可轉債發行,標志著大型險企在境外資本市場的又一次重要布局。根據公告,該筆2030年到期的可轉債本金總額達155.56億港元,初始轉股價設定為每股H股39.04港元,較認購協議簽署日收盤價溢價21.24%。若全部轉股,將新增約3.98億股H股,占轉換后H股總數的12.55%及總股本的3.98%。該債券將于9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
此次發行恰逢港股市場對保險板塊估值修復期。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中國太保H股年內漲幅達28.8%,顯著優于A股5.73%的同期表現。盡管8月H股曾創下37.86港元的歷史新高,接近轉股價格,但受板塊回調影響,當前股價已回落至30.94港元,較峰值下跌18%,最新市值約3173億元。不過從經營數據看,公司延續穩健增長態勢,2024年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達25%和65%,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3.01%和10.95%的增速。
資本補充需求成為此次發債的核心驅動力。在償二代二期工程實施背景下,保險業資本監管趨嚴,尤其是長期保障型產品和巨災風險敞口對核心資本提出更高要求。截至6月末,中國太保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達19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64%,較2024年末有所提升。此次募資凈額約154.8億港元,將主要用于保險主業發展、"大康養+AI+國際化"三大戰略實施及補充營運資金。可轉債的"債轉股"特性使其成為優化資本結構的理想工具——初期計入負債,轉股后轉為權益資本,相比配股增發對股東權益的稀釋效應更小。
選擇港股市場發行,既源于該市場對衍生品的較高接受度,也契合公司國際化戰略。港股投資者結構多元,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長線資金活躍,能夠承接大規模融資需求。通過H股融資,中國太保可提升國際知名度,為海外業務拓展奠定基礎。據悉,此次發行獲得多倍認購,最終配售對象以境外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這種融資模式已形成示范效應,今年6月中國平安同樣在港股發行117.65億港元可轉債,用于醫療養老戰略及資本補充。
業務層面,中國太保正加速推進三大核心戰略。作為排頭兵的"大康養"戰略,通過整合養老金融、健康險、康復醫療等資源,構建全周期服務鏈。旗下太保家園已在全國13個城市布局15個養老社區,提供超8800張床位,居家養老項目"百歲居"體驗中心覆蓋127個城市。投資端,公司加大權益配置力度,去年獲批參與第二批中長期股票投資試點,額度不超過200億元。今年6月設立的戰新并購基金和致遠1號證券基金總規模達500億元。二級市場上,其持倉規模顯著擴張,2023年末持有45只A股前十大流通股,市值93.77億元;至今年6月末增至70只,市值躍升至279.2億元。
權益投資對利潤的貢獻已初步顯現,2024年公司實現投資收益269.07億元,同比激增281.5%。但新會計準則下,大量權益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利潤波動加劇。今年一季度,受股債市場回調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驟降至16.55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51.04億元大幅下滑,當期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8.13%至96.27億元。上半年總投資收益568.89億元,同比增長1.52%,總投資收益率2.3%,低于新華保險的5.9%、中國人保的5.1%和中國人壽的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