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實施進入關鍵收官階段,中國能源領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規劃確定的能源綜合生產能力與非化石能源占比等核心指標有望全面達成,14億人口大國的能源安全基石持續夯實,綠色低碳轉型進程領跑全球,為全球能源變革貢獻了中國方案。
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中國構建起更富韌性的供應體系。過去四年能源消費增量達“十三五”時期的1.5倍,預計五年新增用電量將超越歐盟全年用電規模。2024年全國發電量突破10萬億千瓦時,占全球總量三分之一,能源生產總量折合50億噸標準煤,占全球比重超五分之一。面對新冠疫情、極端天氣、國際能源市場劇烈波動等多重考驗,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經受住了實戰檢驗,價格保持總體穩定。
綠色轉型成為能源發展的鮮明底色。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40%躍升至60%,風電光伏年新增裝機連續突破3億千瓦。能源消費結構呈現“一增一減”的優化態勢: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年均提升1個百分點,煤炭占比年均下降1個百分點。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9.8%,較2020年提高3.9個百分點,煤炭消費占比降至53.2%。全社會用電量中,綠色電力占比突破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發電增量滿足超半數新增用電需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億噸。
科技創新為能源變革注入強勁動能。新能源技術裝備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專利數量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轉換效率、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關鍵指標屢創世界紀錄。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躍居全球首位,白鶴灘水電站、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第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大國重器相繼投運。油氣勘探開發突破深地萬米、深海千米技術瓶頸,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業態加速發展,能源與工業、交通等領域的融合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
市場化改革激發能源發展活力。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提速,煤電與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工商業用戶全部入市。油氣管道“全國一張網”初步成型,能源法正式實施完善了宏觀調控體系。市場主體數量激增至97萬家,較2020年增長4倍。民營經濟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光伏設備制造企業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風電整機制造民企占比超六成,部分核電項目民企參股比例達20%。
中國能源轉型的成效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累計為全球減排約41億噸二氧化碳,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者。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正加快構建兼顧經濟社會發展與新能源大規模利用的新型能源體系,通過深化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