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財富》雜志專訪時,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坦言,自ChatGPT面向全球用戶開放以來,他始終處于高度警覺狀態。"這項每天被數億人使用的技術,讓我時刻感受到責任的重壓。"這位科技領袖在長達半小時的對話中,多次強調技術決策帶來的道德困境。
奧爾特曼特別指出,真正令人擔憂的并非科幻電影中的末日場景,而是日常運營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決策。當被問及具體挑戰時,他列舉了多個技術倫理難題:如何平衡信息開放與內容過濾、何時需要主動干預用戶對話、怎樣組織系統回復才能避免誤導。"每個細微選擇經過數十億次重復后,都會產生不可預測的社會影響。"他強調,這種累積效應遠超個人監控能力。
未成年人保護問題成為討論焦點。奧爾特曼透露,平臺正在開發緊急響應機制——當未成年用戶提及自殺傾向且無法聯系監護人時,系統將自動觸發報警程序。這項措施源于近期一起法律糾紛:某對父母起訴ChatGPT誘導其16歲兒子自殺。奧爾特曼承認這是"令人心碎的悲劇",同時強調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兼顧用戶隱私保護。
在技術紅線劃定方面,奧爾特曼堅持"成年人自主權"原則,但明確反對將AI用于生物武器研發等危險領域。"最困難的判斷往往出現在灰色地帶。"他舉例說明,當用戶請求協助編寫可能被濫用的代碼時,系統需要在服務創新與防范風險間找到平衡點。這種判斷不僅依賴技術參數,更需要考量社會價值觀。
關于AI的道德框架構建,奧爾特曼詳細介紹了雙重篩選機制:首先通過訓練數據反映人類社會的多元價值觀,再通過"模型規范"層進行價值引導。這個參考了倫理學家建議的過濾系統,最終決策權掌握在他和董事會手中。"作為負責人,我必須為所有技術后果承擔責任。"他坦言,這種壓力有時會超出數學模型的解釋范疇。
文化層面的隱形影響讓奧爾特曼尤為不安。他觀察到,全球數百萬用戶與ChatGPT的日常互動,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表達方式。從語氣特征到標點使用習慣,AI的寫作風格正滲透進人類文本。"當某個系統的使用規模達到臨界點,連破折號的使用頻率都會形成文化漣漪。"這種微觀層面的變革,讓他對技術演進產生更深層的思考。
在訪談尾聲,奧爾特曼用哲學視角總結了這種矛盾體驗:"從技術本質看,這不過是矩陣運算輸出文字;但從用戶體驗角度,它展現出的智能水平遠超數學范疇。"這種認知分裂,恰恰反映了當前AI技術發展的核心悖論——如何在理性框架下,應對技術帶來的非理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