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預制菜的爭論,讓西貝餐飲與知名企業家羅永浩陷入輿論漩渦。這場風波不僅引發消費者對餐飲行業透明度的關注,更促使多位餐飲業大佬公開表態。
事件起因于羅永浩9月10日發布的一條微博。他直言在西貝就餐時發現"幾乎全是預制菜",且價格昂貴,呼吁國家立法要求餐飲企業標注預制菜使用情況。這條言論迅速點燃網絡討論,將預制菜這個長期存在卻鮮少被公開討論的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次日強硬回應,否認旗下門店使用預制菜,并表示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企業聲譽。他特別指出,消費者對預制菜存在誤解,真正的預制菜需要經過工廠完全加工、封裝后運輸到門店,而西貝僅使用部分預制工藝,這與預制菜有本質區別。
這場爭論很快演變為行業事件。9月12日,賈國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受輿論影響,西貝單日營業額驟降超百萬元,他將其稱為企業創立以來最大的外部危機。盡管內部存在不同聲音,但賈國龍堅持要通過法律手段澄清事實,并公開13道菜品的制作流程,同時開放后廚供消費者參觀。
羅永浩則通過連續轉發和評論持續發聲。他質疑西貝對預制菜的定義,認為企業應當明確標注菜品加工方式。在9月12日晚間的直播中,他重申不反對預制菜本身,但強調消費者有權知道所購食品的加工過程,并建議西貝要么停止在堂食中使用預制菜,要么明確告知消費者。
餐飲行業內部出現明顯分化。巴奴火鍋、吉祥餛飩等品牌創始人公開聲援西貝,認為應當保護企業創新空間。但胖東來集團創始人于東來的態度出現轉折,其在發布支持西貝的言論后,迅速刪除相關內容并將社交賬號設為私密,引發外界諸多猜測。
這場爭論暴露出餐飲行業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消費者指出,當前餐飲市場對預制菜缺乏統一定義,企業往往通過模糊表述規避責任。食品行業專家表示,冷凍鎖鮮技術本身是安全的,但消費者有權知道所購食品的加工深度和新鮮程度。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多個餐飲品牌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菜品標注方式。這場由一條微博引發的行業震蕩,或將推動中國餐飲業在信息透明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