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曾經被視為利潤源泉的包間,如今卻成為了不少餐廳的經營負擔。在山東、安徽、四川等地,多家餐廳的包間預訂率大幅下滑,即便是擁有數十個包間的連鎖餐廳,日均接待量也遠不及以往。
張軍(化名)在安徽合肥開設的徽菜私廚便是其中之一。這家餐廳不設大廳,僅有7個包間,過去日營業額常維持在數千元至萬元之間。然而,自今年5月起,業績急劇下滑,日均營業額已降至不足千元,降幅最高時達90%。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成都、佛山等地的中高端餐廳,包間預訂量普遍減少,營業額同比下降兩到三成,部分餐廳甚至減半。
業內人士指出,包間生意下滑的原因復雜多樣。一方面,禁酒令的實施對高端餐飲及依賴公務接待的包間生意產生了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市場供求關系的失衡。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中高端餐飲賽道,盲目追求高端化和私密性,導致包間供給過剩,而核心消費群體并未同步增長,引發了激烈的市場競爭。
隨著寫字樓空置率的上升和企業擴張步伐的放緩,商務宴請的需求也在減少。以廣深為例,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持續攀升,企業控制預算,商務接待活動減少,對高端餐飲的消費也相應下降。消費者行為也在發生變化,即便是商務宴請,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價食材,而是更加注重性價比。
面對這一困境,餐廳紛紛尋求自救之路。一方面,他們開始走上街頭,通過擺攤等方式吸引顧客。在安徽、陜西、江蘇等地,多家大型酒樓、五星級酒店加入“擺攤大軍”,推出親民價格的美食套餐,雖然利潤微薄,但有助于維持品牌曝光度和團隊穩定。這些餐廳認為,比短期收益更重要的是保持品牌和團隊的活力,一旦直接關門,員工流失,團隊解散,將難以東山再起。
另一方面,餐廳開始調整業務結構,開發多元化消費場景。他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商務接待業務,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百日宴、生日宴、下午茶等社交場景。這些場景的消費群體廣泛,人均消費標準雖有所下降,但薄利多銷的模式有助于保持餐廳收入的穩定。以某精致川菜館為例,他們推出了雙人下午茶套餐和生日宴套餐,價格親民,卻能享受包間服務,這一策略使得餐廳在當前消費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消費正逐漸成為餐飲消費的主要動力。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提升,他們更愿意在家庭聚會時選擇環境優雅、服務周到的餐廳。這一趨勢帶動了餐廳客流量和餐桌周轉率的顯著提升,也為餐廳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