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妝品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一家名為植物醫生的品牌歷經波折,終于站在了港股市場的大門前。這家以高山植物為品牌核心的企業,在八年的鏖戰后,成功轉戰港股,上市首日股價便大漲76.51%,市值逼近500億港元,為行業資本化之路點燃了一把火。
植物醫生的成功上市,不僅為其自身贏得了資本的青睞,也激發了行業內其他品牌的IPO熱情。谷雨、林清軒、東方妍美等品牌紛紛遞交招股書,穎通則成功掛牌,成為港交所“中國香水第一股”。在這場IPO大潮中,植物醫生也傳出了好消息,其主板IPO終于獲得受理,但這一路的等待并不輕松。
自2020年創始人解勇透露上市計劃以來,植物醫生的IPO之路便備受矚目。然而,原計劃2023年11月驗收的IPO進程,卻因內控缺陷和加盟店管理混亂等問題延期了19個月。輔導機構中信證券在報告中直言,公司需要整改這些問題,以確保合規風險得到控制。
事實上,植物醫生在近年來確實面臨了不少挑戰。從行政處罰到消費者投訴,從產品質量問題到加盟店管理不善,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植物醫生共收到16張罰單,涉及市場監督管理和衛生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同時,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關于產品過敏、退款糾紛等質疑的投訴。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植物醫生在市場上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公司采用“直營+經銷”相結合的模式,快速擴張市場,門店量高達4328家。其中,經銷店占據大頭,授權專賣店數量遠超直營終端店。然而,較高的經銷模式占比雖然有利于企業輕資產擴張,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毛利率表現。
據招股書顯示,植物醫生的經銷商毛利率明顯低于直營模式。公司存貨周轉效率也呈震蕩下滑趨勢,存貨余額占流動資產比例較高。這些問題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提出了挑戰。
在業務層面,植物醫生的核心產品包括水乳膏霜、精華及精華油、面膜等。近年來,公司推出了售價相對較低的系列產品,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然而,這也導致部分產品毛利率出現下滑。同時,公司對線上業務的重視度日益提升,但線上營收占比仍有提升空間。
在研發方面,植物醫生的投入與銷售費用相比顯得較為不足。盡管公司構建起“一個中心、五大基地”的多地協同研發網絡,并取得212項專利,但研發費用的體量與銷售費用相比仍有近10倍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在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面的能力。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和質疑,但植物醫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公司連續多年蟬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生活服務業連鎖企業TOP100”名單,并獲得多項行業認證和榮譽。此次IPO擬募資約9.98億元,用于營銷渠道及品牌建設、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等多個重要項目。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植物醫生要想在港股市場站穩腳跟,還需要解決內控缺陷、加盟店管理混亂等問題,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研發創新和技術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